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5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赋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看,先后出现了骚体赋、散体赋、骈体赋、诗体赋、律赋、宋文赋等不同的形态。有关文体赋的起源学界向有争议,其实,汉代的散体赋、唐代的新文赋,都可称之为文体赋。但初唐四杰的新文体赋主要是非赋名篇的赋作品,以赋名篇的具有文体赋因子的赋作如《浑天赋》较少。且某种文体的兴盛,归根结底是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及由此形成的审美趋向作用的结果,因"四杰"历文风革新之际、诗体新旧代变之时,学风、文风、时风熏染异俗,其文体赋作品在句式、音韵、叙事方式、抒情色调之浓淡等方面,与汉代的文体赋有所差异。同时对文体形式的选择,总是与其所承载的内容密切相关,两代盛世之不同世俗人情、作家个性特点和人性衍变之迹,以相如之《子虚》《上林》、"四杰"中之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骆宾王《钓矶应诘文》等新文体赋之流变生新,皆可一一明睹胜览。  相似文献   
22.
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唐代诗文审美观念的更新,可以说是隋唐时代诗文以及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他们继承了齐梁诗风,但是他们没有拘泥于其中,诗文风格没有流于轻浮,他们的创作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歌颂,主题也更加深刻了,特别是体裁和题材的突破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本文就"四杰"徽号的起源和思想渊源;"四杰"文学的体裁和题材的突破和"四杰"诗文的艺术特色等方面来综述"四杰"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3.
谭继和 《四川省情》2008,(3):49-50,55
四川历来是富庶悠闲、别有洞天的旅游佳境,被古人誉为"优游天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于公元669年5月"自长安观景物于蜀",写下了"入蜀纪游诗三十首",这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巴蜀旅游史上以旅游为目的地、个人旅游的最早记录。在他之后,诗圣杜甫入蜀,带着中原人的文化眼光,忽然感到蜀中是山川习俗迥异的"别一世界"。直至19世纪末,法国人古德尔孟入蜀,还写下了这样的观感:"入四川更惊其人工生产:入其野,桑麻遍野,井井有条,其农之勤可知。入其市,人工制造的物品,陈列满场,且发运他省者相望于道。此等绝妙未经开辟的舞台,如加点缀,即可成为一东方的巴黎。"近代白屋诗人吴芳吉据此写《竹枝词》,称颂"成都富庶小巴黎"。把成都称为"东方的巴黎",就是从这里来的。成都还有个"小北京"的雅号,这是茅盾在抗战期间入蜀的时候给的。他认为成都如北京一样,是个"民族形式的大都会"。上述这些看法表明,巴蜀历来是块神奇特异的地方,是与中原景观绝不相同的"绝域殊方",是天府的仙境,宇宙的绝观,所以从古到今都能引起海内外游客文化心理上的特殊新鲜感受。这种历代人都共同认同的"优游天府,宇宙绝观"的观念形态,一经成为连续性的传统,就变成了今天一笔无与伦比的无形旅游遗产,值得我们珍视。为此,本刊将分五期连续刊登著名学者、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先生的"天府神游"系列散文。  相似文献   
24.
万然 《源流》2012,(3):74-75
在广东平远县,有这么一家人,父子四人都是艺术爱好者,而且在书法、篆刻和摄影上颇有建树。他们把客家文化人对现代艺术特质的感悟与客家民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以书画、篆刻、摄影等艺术形式为  相似文献   
25.
吴功正 《中州学刊》2001,(4):158-164
初唐"四杰”诗的审美风格走向阔大、雄壮,体现了初唐人向上型的精神.山川景物和边塞诗文是其两大载体.羁旅生涯使"四杰”诗走向江山,开拓了生活和审美视野,孕育了诗审美的风骨和力度.以阔大之思体察和描述边塞荒漠,对于唐风之确立实有奠基之功."四杰”改变了六朝咏物型诗歌审美方式,带来了历史性进步;以赋为诗,形成壮大、磅礴的审美境域,改变了诗的小家风范,形成大家之气;诗的形式美的固定化,七言歌行的诗体壮大型形式成为"四杰”壮大型风格化表征,形成了五律的形式规范."四杰”在诗歌史上具有两个方面的中介作用一是从官廷诗到盛唐诗的中介,一是南北诗风融为一体的中介.他们大胆地开拓,洗涤了"六朝锦色”.  相似文献   
26.
修水陈家“一门四杰”,何以闻名中华?本文从陈寅格的陶学研究入手,窥视“一门四杰”的文化取向,发现这是一个酷爱传统文化的家族,他们有“独具只眼的史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27.
科技发展到23世纪,空间的距离早已被一再缩短,人们甚至开始致力于消除时间的距离。一日,某研究院邀请位列初唐四杰首席的王勃前来现代世界一游,意在请他领略何谓真正的天涯若比邻。王勃欣然  相似文献   
28.
初唐四杰在接受楚辞时 ,是以反对者的姿态出现的 ,但骨子里正得楚辞之精神。尚为的生命价值追求 ,悲剧性的生命历程 ,决不委心从俗的高尚人格 ,这都是他们在创作中自然接受楚辞的主要原因。但他们缺少必要的生活阅历与生活基础 ,思想不够深沉 ,重个人价值而轻社会生活关怀 ,才华横溢而又急于求成 ,在接受楚辞的同时 ,在创作上出现变异。  相似文献   
29.
吴功正 《求是学刊》2002,29(2):90-93
王、杨、卢、骆“四杰”崛起于宫廷诗风笼罩的初唐文坛 ,但他们并没有囿于固有的理念和规范 ,而是在对宫廷诗的改造中完成了新型的创作审美追求。他们的诗作闪烁着社会理想焕激起来的热情和意气 ,又由于个性气质的多愁善感 ,促使他们深入于时间审美的开拓与深化 ,显示了超拔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30.
“初唐四杰”作为社会变革时期下层文人的代表,影响他们从事诗歌创作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选官制度由豪门垄断到寒士参预的变化;文人队伍从官廷台阁到市井沙塞的变化;皇帝对文学的爱好和倡导三个方面,分析时代发展的特点对“四杰”步入诗坛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四杰”及其诗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