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有国际背景的PE来说,存在着极佳的机会:创造和发现新的投资机会,并为投资者牵线搭桥。如果拥有华尔街和中国的经验,可以成为西方及中国企业的“避雷针”。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推进同它所赖以存在的国际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超越民族国家的地区整合趋势越加明显,其在为西方福利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造成了严重冲击,并由此引发了全球化背景下深化福利国家改革的新问题。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与改革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调整的一部分,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领域自我调整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国旅游业的功能转换经历了以下过程: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功能转换既伴随着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的变迁,同时也和国际旅游研究思潮对“人”的重视有关。旅游可以帮助人类社会克服异化劳动,实现自身价值,达到“自然王国”。其功能转换的意义在于:为旅游学的学科定位提供了新思路;明确了《旅游法》的立法宗旨;指明了旅游学人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的新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和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论“大跃进”运动的国际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之所以会在50年代末期发动起来.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的:在东西方的冷战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很自然地生出一种与市国主义争时间、枪速度的紧迫感;在改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之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通过中苏之间的龃龉,迫于苏联的压力,加速发展的意识被强化,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对撞中终于激起了"大跃进"的浪潮。  相似文献   
16.
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安怀世 《社会福利》2002,(10):28-34
弱小贫穷的孩子流落街头的人数显著增多,这在二十世纪末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自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正式通过并生效以来,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加强了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中的国家,特别是中欧、东欧和中亚,无家可归人口达到了前所末有的数目。例如,在罗马尼亚,流浪孩子以首都的下水道为家;在蒙古,无家可归的孩子和与家庭分离的孩子靠地下暖气道躲过冬天的严寒。 在非洲和南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流浪儿童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无可回避的一部分,他们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其它国家,如印度也有强大的流浪儿童群体之间的网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际融资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群 《南方论刊》2001,(12):29-30
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国际融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在金融风波冲击下虽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我国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信用秩序尚未完全建立,金融危机带来的信用风险问题和金融心理恐慌对我国的国际融资产生不利影响,呈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中国的国际融资在异常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如何稳定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引言本文考察文化与贫困的关系,对文化多样性、经济发展和在囊括各种文化的世界中减轻贫困所面对的挑战予以特别关注1.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甚至是经济学家,都已经在国际背景下考察过文化与贫困的关系,产生了非常多样且在近年来水准日益提高的文献(Rao and Walton 2004).然而,“文化”这一...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的新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和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虽然有过伊斯兰化和突厥语化的文化积淀,但东突不是中国新疆本土的原发物,而是从境外输入、植入的。在它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国际因素:从当年双泛的传入,英国和苏联的怂恿、策动,到近二十年来境外三股势力的崛起、泛滥,东突一直与境外的敌对势力狼狈为奸,并愈来愈得到来自欧美的人权声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