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8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9篇
人才学   40篇
丛书文集   779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2611篇
社会学   15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中央文献排比修辞的频繁使用起到了增强语势、突出重点、使句式结构条理清晰的作用。本文以十九大报告及其俄译本为例,尝试基于译文与俄罗斯媒体中新闻报道的对比结果对排比修辞的俄译策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舍弃复现结构,按照原文原意分别译出”“保留复现结构,遵照原文形式依次译出”“改变复现结构,转换复现词词性”以及解释性翻译等五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俄译策略,以期对中央文献俄译研究以及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2.
大学生英语写作存在前后句逻辑不严密、语义不连贯等语篇问题。目前大部分写作课教学忽视对语篇推进能力的培养。学者普遍认为修辞结构理论(RST)对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有帮助,但是对RST在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效果鲜有讨论。本文依据教学实验,评估RST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效果,采用RSTTool3.45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得出数据和结论:在采用文体分类法介绍修辞结构关系后,(1)学生正确使用修辞结构关系的频数与授课前存在显著差异(P=0.01),即正确使用关系的频数显著增加;(2)使用了更多带有意图或表达前后句逻辑关系的具体的修辞结构关系;(3)可以根据作文的观点选取恰当的修辞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53.
明清时期的西方出版物中关于“中国景观”的插图,实质上就是透过“西洋镜”发现中国的自然史图像记录,其借用“他者”的眼光来反观中国景观的自然形态与社会文化变迁,由此“图像史·景观史·艺术史”藉由“绘画/制图术”这类视觉工具而得以联结。可以说,彼时的欧洲人应都相信这些图像所承载的神秘异域的镜像与想像就是“真的”。这些插图极大地唤起了西方对中国、对东方文化的本能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亦具有萨义德意义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对中国“描绘与想象”的文化表征。而且,这些插图以“另一种目光”为已流逝的中国景观保留了珍贵的记忆痕迹,亦可为当下批判性景观设计传承提供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54.
将儒家伦理化约为差序格局,认为儒家伦理不能适应陌生人社会,这种判断只是关注了儒家的血缘亲情伦理和礼的差别性待遇,而没有认识到儒家伦理的多重维度。事实上,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还建立了普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通过儒家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的多重图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55.
56.
本文认为修辞的效果可分为表达效果、交际效果与社会效果三个层面.提出修辞的本质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控效行为,修辞学是言语运用领域的控效科学.并详细分析了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区别。  相似文献   
57.
修辞是一种语言艺术,英语修辞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教学内容,英语转移修饰语是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讲解并分析英语转移修饰语的各种类型和用法,以及其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语言特征对这一修辞格进行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58.
欧亚草原天鹅岩画图像语言内部存在的四种基本语法规则决定了它的三个特征, 即具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天鹅形象、数字“7”形原始物像和自由形式。欧亚草原天鹅岩画的主体是合体岩画。其意义是在与其他图形的关系中产生的。而在与其他图形的搭配组合中, 天鹅图像一方面展示了天鹅形象所具有的一些显著特征, 如“7”形、呈组合排列、搭配的多样化等前景化效果; 另一方面显现了它所蕴含的意义—与天鹅座、北斗星相联系的渡亡灵升天的神鸟。蕴涵此意义的天鹅图像又是符号“十”“卐”的原始物像。大量神话传说、天文考古、宗教、民族和民俗文献资料以及以岩画为核心的考古发现都证明天鹅崇拜是欧亚草原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历史悠久的信仰, 承载它的活化石就是天鹅岩画。  相似文献   
59.
《九歌》文本语象丰富的视、听、味、嗅觉元素,触发了读者的感官联想,使诗歌呈现出极强的画面感,激发了历代画家的创作热情。《九歌》图像按其所绘内容可分为有景界、无景界、摘取情节和"二湘"图像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图像与文本的契合度各不相同,但都忠实地反映了画家对《九歌》的接受与感悟,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画家在创作《九歌》图像时,既参照了历代楚辞评注,也于图像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评注与图像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九歌》的传播与研究。  相似文献   
60.
《阅读与作文》2014,(2):F0002-F0002,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达人们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