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5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42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76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文章以新疆2000~2007年县级面板数据为例,研究多民族地区的税收能力与税收努力。从衡量税收收入的指标出发,系统分析了不同指标对税收能力的影响,进而计算出税收努力指数。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税收努力指数的分析表明,新疆大部分县市税收努力较高,部分税收努力较低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102.
刘荣 《西北民族研究》2012,(3):57-61,39
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身份认识存在偏差;社区居委会工作庞杂,工作难度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多为动员式(或被动式)参与,社区事务参与内容简单,结构失调,总体参与度不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自身的职能(性质)认识不足,社区居委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模糊,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疲于应付上级政府。对于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组织建设的研究,应注重从民族地区的文化特性出发,挖掘民族地区内部的社会潜力,这样才能有助于社区居委会真正发挥社区管理的推动者与执行者的职能,提升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社区能力。  相似文献   
103.
藏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史上,藏族及其先民与周边鲜卑、吐谷浑、汉族、蒙古族、回族等众多民族频繁往来,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藏民族文化灿烂,历史上多文化的交流,使得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底蕴,熔炼成了具有独特气质的文化体系.这一切都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学者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藏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之中,在学者们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汗牛充栋,有分量的研究著作也纷纷呈现于世.原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欧潮泉教授撰写的《藏族历史大纲》(民族出版社,2011年11月)就是其中一部较有分量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4.
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共同体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机制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机制是同构的耦合。在民族杂居地区的两个村落案例中,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来看,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构成融合共生的内在动力贯穿于乡村共同体之中,从而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发展动力,使乡村共同体得到复兴。目前在人口规模化常态化流动背景下,诸多因素给乡村共同体带来挑战,应利用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共同体重建的耦合实践向度,以互惠共生文化传承乡村伦理,以组织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以公共文化激活公众集体意识,以利益共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5.
自历史而观,民国改土归流问题研究学者的边疆治理建议,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思想的具体表达。民初边患背景下,学者们提出改土归流、驻兵开发等边疆治理对策,强调更多的是国家统一与边疆各民族相融一体;抗战时期挽救民族危机背景下,边地经济、文化发展等治理建议则在深化民族平等团结融合,在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过程中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构。他们在不同时段所表达的边疆治理思想或各有侧重,但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民族建构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作为共同体本体的中华民族与反映共同体本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植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孕育、发展的历史之中,自觉于近代列强围攻中国的困局之中,勃兴于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既要克服来自内部的族际张力,又要应对来自于外部思潮与势力的冲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关注短板、提升政治认同、规范民族理论传播、坚持正确道路、发挥好制度功效等。  相似文献   
107.
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整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整合的目的在于创造共同的文化归属感、构建共同的民族认同感以及培育共有的民族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多民族国家都在探寻适合本国特点的文化整合策略和模式,包括自上而下型整合和自下而上型整合;强制性整合与诱致性整合;制度化整合与非制度化整合等。  相似文献   
108.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内容:“大一统”的地理观—天下观,“大一统”的政治观—政治一统,“大一统”的思想观—思想一统和“大一统”的民族观—华夷一统.数千年来,“大一统”理念根植于中国各民族的心灵深处,得到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的一致赞同,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向心力.思想和文化上的“大一统”始终存在于历史上各种类型的王朝之中,这是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大一统”的中国是古代各族人们认同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9.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交融时期,这一时期的许多壁画墓中都含有民族交融图像,内容非常丰富。从现有考古成果中,我们梳理出80座相关的墓葬遗存,涉及西北、中原、东北三个地区的12个当代省级行政区划,以及13个古代少数民族等。具体有三个层面:其一,物质层面的多民族生活习俗交融图像主要反映农牧劳作与日常生活方面的民族交融;其二,社会层面的多民族礼仪制度交融图像主要反映制度礼仪和日常礼仪方面的民族交融;其三,精神层面的多民族神灵体系交融图像主要反映中华传统神灵体系、佛教神灵体系和祆教神灵体系的民族交融。通过对这些民族交融图像的研究,为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图像材料。  相似文献   
110.
<正>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生活着56个民族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典型缩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城市,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形象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