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当代大众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传播要素的变化上:作家明星化、读者受众化、作品商品化。这种变化与当代社会对多元信息的需求、中国当代大众传播“洗牌”的特定阶段、大众传媒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文学的感性体验的冲突有关。  相似文献   
32.
论大众传播与审美泛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泛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现实的症候,本文通过对大众传播审美泛化倾向及成因解析,考量媒介美育活动中的当下作为。  相似文献   
33.
陈秀云 《理论界》2006,(10):187-188
当代大众传播使文学像其他领域一样产生了“内爆”的作用,即对文学的本体精神产生了不易觉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技术使文学日益“纯化”;大众传播的从众性加速文学个人化;大众传播营造的拟态环境使文学与世界关系复杂化。  相似文献   
34.
电视谈话节目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在谈话现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效果。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利用电视传播这一人际交流的优势,使主持人、采访对象、受众完成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让节目更具有亲和力,让受众更有参与意识。而要使采访活动取得这样的良好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采访过程中的倾听这一基本环节。电视谈话节目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所以人际之间交谈中倾听的特点在谈话节目中出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35.
肖尧中 《天府新论》2003,(2):124-125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对传播功能的研究一直是传播学理论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力图以传播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互动为理论出发点 ,理性审视在转型中国社会 ,处于信息商品化运行中的大众传播对个人的理性化成长 ,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及民族文化建设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36.
~~网络环境下“意见领袖”的嬗变@申雪凤$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相似文献   
37.
马宁 《阴山学刊》2014,(2):5-10
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在中性技术的作用下从大众传播语境到新媒体语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些变迁对如何解读新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大众媒介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在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关系变迁的过程中,大众媒介的数字化和关系化、信息网络的社交化和媒介化、多场域复合扩张与连续在场,共同呈现出已成为技术现实的无处不在的媒介和持续不断的信息流,而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变迁将让这种技术现实继续转化为社会现实,并带来信息价值和媒介伦理等值得反思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38.
从政治传播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大众传播史的梳理和研究,认为"传播即政治"的命题在中国大众传播史的视阈下显著呈现。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生态始终融合在政治生态中,各个时期的政治结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底层结构,其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是当时政治活动的一种反映。中国大众传播史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诠释着"民主""专制""新知""启蒙""解放""革命"等政治核心话语。具体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和演进是在"民主"和"专制"两种框架的碰撞下演绎叠进的;在社会制度交割的关键时期大众传播媒介总是扮演着"新知""启蒙"与"解放"的工具之角色;其在历史发展的多数时期作为"阶级斗争"工具而存在;目前正在经历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媒介革命"。  相似文献   
39.
孟祥坤 《国际公关》2024,(4):133-135
互联网的诞生带动了媒介的变革,媒介从电视和广播等以电子信号为载体转变为以借助互联网无限延伸,“三微一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媒介平台应运而生,传播的格局和模式也因此产生巨变,人类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但是技术是把双刃剑,带来获取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催生“过度娱乐化”现象,即大众传播普遍追求娱乐效应,以娱乐大众为追求,营造享乐主义,威胁了社会层面精神生活的健康环境,对社会正常价值观体系的塑造产生巨大冲击。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失为解决大众传播“过度娱乐化”现象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
网络传播自从出现以来就被很多人视为自由传播的典范 ,其背后的控制之手却被忽略。事实上 ,网络传播和传统的大众传播一样都受到了许多的社会控制 ,包括有形和无形的控制。对网络传播的社会控制进行研究 ,有利于我们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种新兴的大众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