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文心雕龙》“话语”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既强化了逻辑和分解剖析的一面,又保持了传统思维方式在艺术论中的优势。《文心雕龙》话误的成功启示我们:先进的艺术论话语是在艺术的实践和理论思维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能揭示文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对创作和欣赏活动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论失语症提出良久,但迄今缺乏具体的个案分析;这一问题虽是在比较文学背景下被提出的,却缺少本学科的反思。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些经典,例如钱锺书的《读〈拉奥孔〉》,实际上在本体论和话语学两个层面上已经失语。如此缺乏批判性的对西方文论的隐性顺从,将使中国比较文学沦为东方学的话语工具。  相似文献   
13.
陈芳 《金陵瞭望》2005,(22):10-10
日前,浙江省委书记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从开展群众工作层面,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工作中处于“失语”状态。“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术理论总体以西方“话语体系”为圭臬,中国文论话语也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曹顺庆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中国文论话语建设应理清中国文化与文论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国文化生成规律和学术运作规则。站在21世纪的理论前沿,中国文论话语建设观念进一步明了,这就是:古今通变,融汇中西。而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这一观念的具体实践,“变异学”理论已成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标志着中国话语的创新与重大突破,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盲目、简单地对待各种文化交流;后殖民话题的提出,并不是第三世界学者的妄想和某种企图,而是出于对文化对话与交流中实际存在的话语霸权的提防。但我们并不是要争夺甚至建立起另一种霸权,而是在文化多元的期盼中提倡一种真正平等的对话。表现在比较文学领域,便是中国学派所提倡的跨异质文明的对话理论。  相似文献   
16.
汉学主义是与汉学相关联的一个概念,它反映了西方对于中国研究的一种知识范型与学科体制的建构,这一过程难以避免受到西方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汉学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一种西方中心论操控下的产物。在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强势话语占据主导权,中国知识形态的现代化演变为一种全面西方化的趋势,传统、历史、现实之间被割裂,而比较文学的失语症正是盲目向西方趋同的一个重要表现。针对汉学主义产生的相关问题,变异学作为一种以异质性和变异性为基础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强调在一种交互、混生的状态下在异质文化之间形成一种自然合理的文化调节机制,从而实现一种真正的内在平等,同时也为解决汉学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文化寄寓于语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裨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当中国外语学习者无法用外语自如表达母语文化时就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此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甚。重视汉语文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汉语文化教学应该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在高校尤其是外语类院校的外语教学中更应重视汉语文化教学,努力扩大教学的文化影响力,以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已得到我国外语界的普遍认同。然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忽视母语文化,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只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的教学已不适应当前母语文化输出的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把中国古代论资源与西方理论模式完美地结合为有“特色”的中国当代论,是学理论界关于“建设”话题多番讨论后的共识。本认为“建设”的前提是对当代论本体论的追问和方法论的定位,当代论必须回到中国特定的化语境中,回到学事实中,从对学的感性理解和理论阐释中获得逻辑体系、思想能力和学术品位,还原学理论的人主义本质,使当代论真正实现其研究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论"失语症"之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学界对"西方文艺中心论"充满焦虑,对本土文化身份有了清晰的认知,但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寻找到有效的突围路径,在中国古代文论及其现代转化问题以及现当代西方文论及其本土化问题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研究者不得不面临自身知识谱系的局限、中西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转化的技术路径的困境等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