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12篇
  免费   672篇
  国内免费   166篇
管理学   724篇
劳动科学   113篇
民族学   553篇
人才学   426篇
人口学   235篇
丛书文集   7890篇
理论方法论   1432篇
综合类   17801篇
社会学   3278篇
统计学   98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452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942篇
  2014年   2046篇
  2013年   1891篇
  2012年   2141篇
  2011年   2902篇
  2010年   2899篇
  2009年   2212篇
  2008年   2415篇
  2007年   2047篇
  2006年   1870篇
  2005年   1633篇
  2004年   1505篇
  2003年   1199篇
  2002年   1080篇
  2001年   815篇
  2000年   673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无可厚非。青年男女,互被对方的人品、才识所吸引,共同的理想、兴趣和爱好奠定爱的基石,爱的火花在两人长期的交往和了解中进发,由友情发展为爱情,最后结为秦晋之好。应当说,这是当代婚姻的主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错爱的现象,受害最深、最为痴情的,可能要算青春焕发、楚楚动人的“美少女”了。社会上曾有这样的说法,女人一爱,就犯傻。  相似文献   
42.
解读《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的<围城>作为一部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其所表现的生活内涵,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及其独特构筑的"艺术世界",并不是一种、两种批评方法就能解读清楚的.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古籍典故和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不露声色地将20世纪20、40年代之女性解放进行批判与消解.  相似文献   
43.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44.
45.
本文认为,文学人民性与历史进步性是有区别的。文学人民性的原本意义是文学艺术与劳动人民的关系问题,其涵盖面是有限度的。通过扩大人民性中“人民”的范围以扩大文学人民性的涵盖面的作法难以行得通。对古代文学的评论中应区分人民性与历史进步性,并坚持人民性的原本意义,不可用人民性代替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46.
文学创作是非文学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转化.文学创作是一种非文字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创作构架,统摄了再现说、表现说与形式论的创作范式,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性特质.从分侧面考察,它具体对象化为再现、表现与形式建构等三种基本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女性生理与心理特性、传统文化及现实状态入手,分析了西部女性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8.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同源性的关联方式促成了文学的分流和变化,使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在类型范式和价值形态上都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本文立足于文化转型与文学变化的同源性关系,从“文学的类型分化与作家群落的变化”、“回到日常经验与个人化写作”、“叙事空间的转移与物质话语的膨胀”、“大众传媒对文学的改写”、“文学生产与流通的商业化倾向”等五个层面,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并对上述特征已经或可能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9.
翻译中文化转向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异化”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评析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50.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作为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胆突破传统,以强烈的文学实验精神将其创作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创作中心,生动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现代精神气质.本文以其代表作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为实例,旨在从两个方面展示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即乔伊斯美学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在体现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