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74篇
丛书文集   1062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1798篇
社会学   18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对音乐的认识各不相同.孔子的音乐理论自成体系,对后世影响巨大,是中国几千年传统音乐思想的基础;老子的音乐思想,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和精神领域来看,其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2.
仁学思想是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司马迁通过历史研究,认识到了"仁"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于是对先秦仁学,特别是孔、孟仁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改造,孔子的仁学思想更是成为了他撰写《史记》、品评历代帝王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从《史记》入手,论述司马迁对先秦仁学的扬弃,并分析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晚年在著述中对孔子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渊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孔子思想作了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归纳与诠释.梁启超晚年的孔子研究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他既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开拓了孔子研究的新局面,因而在孔子研究史上具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4.
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相似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共同的中庸和中道思想,对世界文化思想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们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必要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含义、内容、实现途径以及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这些方面对这一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进行剖析,以充分吸收这一思想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95.
中国古代的母语教育没有"语文"的说法,但有诗教"文教"之说.其涵义与现代语文教育基本相近.孔子是"诗教"的创始人,建构了一个美丽的诗教理论系统,建筑了一条宇宙感悟式审美路径,设计了一个以人为本的诗教过程,提倡不言式、对话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孟子是诗教理论的发展者和践行者.建构了具有实践价值的诗教释义学,设计了回归学习者主体的"知言养气"范式.  相似文献   
96.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而“仁”和“礼”又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仁”与“礼”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研究孔子及其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7.
知识与道德何者优先、如何安顿的问题,中西价值取向不同。一直以来被忽略的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正是贯穿于《论语》论学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线索。孔子虽然承认道德价值的优先性,但并不像后儒所理解的那样以道德价值否定知识价值。在孔子那里,知识系统与道德系统既分立而自足,又内在地融通为一体;知识价值与道德价值既为共存关系,亦可能在现实的境遇中趋向对立;正确把握知识接受与德行训练之间的权重与互动关系,则可以使知识价值与道德价值皆有安顿之所。孔子的思想被后儒片面地加以取舍,以道德取代知识成为学之主流。于是,知识价值被淹没在对道德价值的过度张扬中,故而引发了近代以来对于儒家文化阻碍科学理性的批判。还原孔子思想的本来面目,不但有正本清源之功效,亦可以为消除当下存在的道德价值被知识价值逐渐消解之偏弊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
张成栋 《现代妇女》2014,(1):208-208
孔子的思想核心虽于学界一直有争论,但仁学思想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从"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三方面阐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
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极重要的作用,涉及批判性思维意识、技能和品质等方面。孔子没有研究过批判性思维,但思想学说和社会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独立性和思维的创造性、社会责任使命感和思维的实践性、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和思维的开放性、思维的原则性和思维的正当性、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等思维意识和品质,也包括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思维艺术。孔子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思维技能,正确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原则、法律原则和道德原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0.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一方面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在社会政治结构的形成与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个方面,即儒学在思想、道德、宗教、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与儒学在社会政治结构形成及政治发展、演化中的作用紧密关联和互动,不仅构成了儒学的特色,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孔子的仁-礼思想结构,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秩序结构的基础,既是维护、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又是对社会治理的探讨。从思想与文化,社会制度与文明传统的角度来探讨孟、荀对孔子学说的发展及意义,孟子继孔子之仁,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系统,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道德伦理的思想基础,而不是宗教伦理的思想基础。荀子继孟子之后改造了孔子的"礼"(注:孔子之"礼"关注社会秩序,荀子之"礼"关注政治秩序,是为改造),主张隆礼尊君,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政教合一的制度文化的基础。孟、荀对孔子仁-礼学说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形成外儒内法统治思想的两条主线,即外仁政,内礼法。董仲舒在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实践中弥补了孟、荀对儒学发展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