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24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许地山的经典作品《春桃》寄寓了作者对生存困境的思考与表达,主人公春桃通过“自救”——女性生存意识的觉醒与“他就”——“一女二男”生活模式的接受来达到对生存困境拯救的目的。本文试从哲学的角度来对这种生存困境的理想化拯救作一些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2.
民族主义文学是民族独立运动中的自由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的民族主义主题。民族主义文学所表现的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是完整的、统一的中国。拥护统一,反对分裂,也是民族主义文学主题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73.
与不断涌现的理论流派碰撞是女性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女性主义派别进行考察,探讨各女性主义流派对其它理论资源的借鉴与改造,从而极大丰富我们对女性文学理论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74.
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它既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内部的一种哲学主流,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灵感的一个主要来源。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走上第三条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5.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文章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指出《看不见的人》凸显了存在主义文学特质,从两部分——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荒谬的极限处境和自我追寻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6.
萨特理论的核心是试图解释人在世界的存在状况,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这种哲学观造就了萨特的文学观。其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在文学理论中得到表达,“选择”与“介入”理论在文艺创作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77.
存在主义从哲学本体论研究出发.强调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是个人的存在.先有个人的存在再有整个世界的存在。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人没有先天的本质.只是一种主观单纯的存在。为了摆脱无助感.人们必须去寻找生存的本质和价值.为自己设定存在的状态和理由。因此,人们永远面临着各种选择,选择即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8.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提出,学界已有一定共识.当存在主义从西方语境中被抽取出来放置于中国"现代性"语境后,它已在被重构的基础上获得本土化身份.它由文化理念上反社会性的生命哲学转化为艺术哲学上以和谐为准则的生命诗学,这是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的一个明显趋势.中国式存在主义的生命诗学的创作思路,分为"艺术生命化"和"生命艺术化"两个方向.生命艺术化,主要以儒家生命哲学观为主体,化合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说"、尼采的"酒神精神"所驱动的生命意志论等,它以鲁迅及其创作为代表.艺术生命化,基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并融合道家的心物俱冥、物我统一等东方生命哲学观,它以何其芳、贾平凹等创作为代表.  相似文献   
79.
《鸡蛋》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父亲"两次奋斗却都惨遭失败的悲惨命运。从小人物角度入手,探讨了"父亲"的小人物典型性,从"父亲"小人物性格、西西弗斯神话与存在主义对小人物命运的影射,剖析了"父亲"这一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希望可以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篇优秀的短片小说。  相似文献   
80.
宋伟在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理解--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论争的论争》文章中为了反驳董学文先生的论点,把“彻底的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打成“前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此论有很多理论上的漏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等,实践有唯心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分。而存在主义的提出者之一的海德格尔,其政治身份乃是纳粹党高层,他希望在哲学上领导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并鼓吹用战争战胜“英美民主”和“俄罗斯共产主义”。他主张用形而上学支持争夺世界统治;他宣扬纳粹的意识形态,宣扬国家社会主义。宋伟先生主张马克思与海德格尔进行后形而上学的对话和境域融合。从理论上讲,海格尔没有资格也不配和马克思进行对话和融合。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不会容忍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哲学进行“形而上学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