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尊君重民:儒家政治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作为世界多元文化中一支经久不衰的文化 ,两千年来 ,经战国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魏晋儒道并融、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的兴盛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 ,通过不断地吸收其他文化和自身的改造而保存下来 ,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两千多年 ,并且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这不仅在于它适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的需要 ,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系统。概括起来 ,这一价值系统包括 :天人合一 :儒家自然价值观 ;尊君重民 :儒家政…  相似文献   
62.
吴海军 《老年人》2014,(3):44-45
正周恩来与湖南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据专家考证,周恩来是宋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湖南道州人)的后代。他自己也曾说过:"在血缘上我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同生在绍兴城的周家。"鲁迅正是周敦颐的后代。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霪在《百草园与百岁堂》中曾写道:周敦颐之子周焘的后裔逸斋公于明正德年间移至浙江绍兴,鲁  相似文献   
63.
宋明理学以先秦孔孟性善论为其思想基础,推演扩展形成了系统的伦理思想。其中关于情感的心理思想也体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宋明理学的性情论认为人的情感来源于人性与外界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在对情感的态度方面,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不能消灭的,但是由人的私欲产生的情感应该被节制,提出了以情从理、以性节情的观点。在情欲关系方面,宋明理学认为二者均为性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产物,只不过欲的表现比情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64.
一、"万物一体"之"仁"与名教纲常的矛盾两汉以后,魏晋玄学与隋唐佛学先后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了中华儿女蒙眬觉醒的精神面貌,对儒家特别是对董仲舒所改头换面的儒家思想传统——一种湮没自我于纲常名教的思想传统,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儒家传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依旧有的方式传承,于是改弦易辙,吸取佛  相似文献   
65.
宋明理学语境下的家具设计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明理学强调心性为本和道德意志的提升,通过存性去欲、保持内敛的生活实践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使得由艺观道成为宋明时期文艺界的价值取向。在此语境下,宋明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从结构形式、装饰艺术、家具用材三个方面对宋明家具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明式家具是宋代家具设计风格的进一步延续和拓展,通过空间造型处理、结构装饰渲染、用材肌理保持而充分彰显出其简约的设计风格,与理学注重文化审美、以理节情、重视人格的价值取向完全一致。理学成为这一时期家具设计风格变化的深层推动力量,而家具设计则彰显了理学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66.
景云 《晋阳学刊》2004,(2):62-64
隋朝大儒王通,位居整个隋唐儒学变革和宋明理学形成的前列,否定传统的天人感应论,率先提出了与后来理学极为相似的概念和范畴。王通的思想对理学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20世纪90年代郭店和上博的出土竹简为重新审视中国思想文化史提供了崭新的文献依据,但迄今为止,利用郭店和上博儒家文献的研究尚多局限于先秦。以往学界流行的看法多认为宋明理学诸多观念是佛教影响的产物,对于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一脉相承多有忽略,甚至认为宋明理学偏离了先秦儒学的精神。对此,文章运用郭店和上博的有关儒家文献,将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学关联起来考察,具体论证了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在"性"、"情"和"无"这三个重要哲学观念上的连续与一贯,揭示了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内在连贯性,既扩展了郭店和上博儒家文献的应用范围,也对以往过于重视宋明理学中的佛教因素而忽视其中先秦儒学固有内容的倾向有所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68.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孝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受到人们的推崇.在今天我国提前迈进老龄化社会之际,深刻认识和探索孝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了解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钱家先 《学术探索》2005,(4):122-127
清代名儒何桂珍,秉承程、朱理学精髓,讲求“内圣”,更讲“外王”;注重个人躬行实践,竭力把注重个人修养和求得道德完善的做法推向社会,直至帝王。其目的既在于解说和传播理学,更在于研究现实和拯救国势。他把宋明理学思想与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统一起来,丰富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内容。其思想虽受时代局限,但不乏很多的现实借鉴成分。  相似文献   
70.
中国哲学之与"两个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有一种倾向,认为中国并无哲学,中国哲学是“五四”以后在西学研究与裁剪中国思想中建立起来的。这种否定中国哲学的倾向有普遍性。郝大维、安乐哲《通过孔子而思》一书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把中西“哲学”彻底对立起来,中心是论证中国思想是“内在宇宙论”、“反向性思维”、无超越观念、无形上思想、无“两个世界”思想。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通过对孔子“天论”、老子“道”的思想及宋明理学的具体分析,指出“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道象帝之先,自古以固存,独立不改,周行不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及“太极”与阴阳不离不杂等命题,亦是“两个世界”的思想,只是讲法与西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