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本文以严复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实际状况为证,论定严氏确应归入学家的“同光体”诗派;继而剖析严复渐趋倒退的政治立场,视诗文为“小道”、仅可作“怡情遣日”之具、追求醇正古雅的文学思想,以及对国民素质低下的片面认识,揭示了严复传播西方文化与固守旧诗观念这一矛盾现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2.
中唐分前后两个时期。后期诗坛有通俗、怪奇、雅正三个流派 ,三大流派构成了奇特的鼎立抗衡格局。通俗派诗歌的主导风格在于质实通俗 ,不避俚浅 ,讽兴时事 ,不虚为文。如此倾向可谓其来有自 ,总体上说是其主观追求的结果。就艺术实践而言 ,成就不小 ,但缺陷难免。“非求宫律高 ,不务文字奇” ,此为通俗诗派审美追求的全部内涵 ,同时也是抗衡雅正诗派、怪奇诗派的鲜明旗帜。审视一番诗派鼎立之格局 ,有助于中唐诗坛形势的立体化认识。  相似文献   
23.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 ,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 ,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 ,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 ,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 ,“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4.
清末民初之际的关于唐宋诗的论争,逐渐由诗学观念的分歧变成南社内部的政治斗争,从而最终导致了南社的解散。这其中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内、外部文学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南社内部的这次论战不仅是一场诗学论争,也是宗唐与宗宋派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的相互角力。  相似文献   
25.
吴闿生编撰的《晚清四十家诗钞》前二卷专录桐城诗派后期诸子的诗作,凸显了桐城派北传之后围绕吴汝纶渐次形成的"冀州—莲池"诗人群体组合,而其诗学批评在继承桐城诗派"诗文一体"、"熔铸唐宋"的基础上,突出了宗风杜甫的祈向,尤其注重涵容雄奇诗风,反映出时代风云之气在内心深处的激荡。  相似文献   
26.
虞山二冯诗歌评点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27.
作为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双峰,戴望舒与卞之琳分别是主情与主知的代表人。论文着重论述了两人在精神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的倾向性,肯定他们禀执着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所做出的自我超越。同时也分析了两人处理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方式。并探讨戴望舒卞之琳给今天诗坛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
本文追溯了近代同光体诗派与有清一代桐城诗派的渊源与联系。以姚鼐为中心,梳理了桐城诗派的起源与理论核心,向前追溯到明末清初的钱澄之与乾隆时期的姚范,而姚鼐论诗最大的特点是熔铸唐宋,以文论诗。这种兼采唐宋的论诗特色,在他弟子方东树、梅曾亮身上亦多有体现。曾国藩是桐城派与宋诗派联系的一个重要关节,而曾门弟子中,吴汝纶思想开明,与同光体诗人多有交往。范当世一辈以及桐城派殿军姚永概等人的创作,则可证在晚清民国文化转型的易代之际,同光派与桐城诗派所要面对的相同文化运命,他们实属同一阵营。  相似文献   
29.
师之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作为诗人’他是北宋为盛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作为书法家,为"宋四家"(苏拭、黄庭  相似文献   
30.
四灵诗派是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一诗歌流派,该派反对江西诗风,以贾岛、姚合为宗,在当时颇具影响。其实,四灵诗派的形成与当地的文人社团有极大的关系。正是在这些社团的推动下,四灵诗派才得以团结聚集了流派的一批成员,形成流派风格,产生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