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始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文人结社和佛教(主要是禅宗)分派是"江西诗派"缘起的两个重要因素。诗派以"江西"命名,此"江西"二字揭示了宋代江南西路文化对诗歌流派的深刻影响。"江西诗派"的产生促使了诗禅合流,而江西诗人群体以"诗社"为集中活动形式,对诗学进行研讨,又促进了诗之体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52.
象征诗派     
明治三十年代(1897~1906),上田敏的译诗集《海潮音》(1905)以及大正初年永井荷风的译诗集《珊瑚集》(1913),把法国的象征派诗歌引进日本诗坛。法国的象征派诗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感,不直接表现事实、感情和思想,感觉性的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诗人不追求单纯明朗,不要求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而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使读者有似懂非懂恍有所悟之感。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是波德莱尔,主将是马拉梅、兰波和魏尔兰等。蒲原有明(1867~1952)生于东京,八岁丧母,中学毕业后,在国民英学会学习英国文学。对新声社的译诗集《于母影》颇感兴趣。…  相似文献   
53.
市场调节从根本上说解决的是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但市场不是万能的 ,其自身存在着失灵的可能性 ,一旦市场失灵 ,则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甚至是负效应。这时便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以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而规制和调整这种在国家干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 ,正是传统经济法对自身的定位。但是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 ,国家干预中同样存在权力滥用和政府失败的危险 ,如何化解这种危险 ,则是经济法学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在鲁篱博士的《行业协会经济自治权研究》 (法律出版社 2 0 0 3年 7月出版 )一书中 ,我们发现了化解这一难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4.
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对韩孟诗派的接受不仅可从个体接受的角度去考察,更须从群体角度认识其特殊意义。推名、唱和、联句、拟作是欧梅群体接受的主要方式;诗歌表现手法和形式技巧、美学风格、创作理论等是其接受的主要内容;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革新诗风的强烈愿望、相似的生命体验和知己之情是其接受的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55.
20世纪后20年袁枚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后20年学界是袁枚研究史上的丰收期,有关袁枚研究的种种课题均获得了全面的探讨和深入的开拓。生平研究上,《袁枚年谱》考释详明而持说公允,超迈前贤。随园诗学诗作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对“性灵说”“源”与“流”的深细探讨,创获甚多。而《性灵派研究》对整个性灵诗人群的全面、系统描述,可说是本期袁枚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56.
明末汲古阁刊一卷本《宋遗民录》 ,先后两次为《四库全书提要》所著录 ,从文字内容和刻印版式来看 ,乃从嘉靖初刊刻程敏政编十五卷本《宋遗民录》胡乱摘割接凑而来 ,纯系伪书 ,并非明初何人所撰 ,考察历史上一代遗民事迹撰录之始 ,不能以此为据  相似文献   
57.
王孟诗派的部分创作,形象地表现了老庄的基本思想观点。它们和老庄思想一样,充满矛盾,既表现出一种离经叛道的精神、鄙弃功名的出世观念、追求理想社会生活和个性解放的美好愿望,又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追求清静无为、无欲无得的主张。  相似文献   
58.
清代宋诗派诗论的核心是性情论和不俗论。他们认为,做诗文当由学做人开始,在做出自家的好诗文之前,必须多学习古人之诗,兼及经史百家。除此之外还需养气明理,以培护涵养自家的真性情。,诗人有了真性情,做出诗文自然不俗, 自然就有“性情面目”o这就是宋诗派的基本诗学观。  相似文献   
59.
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词是宋元易代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反映,是特殊文化形态下民族心灵历程的记录,是词体文学由传统“应歌”向“应社”转型的产物。所以,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诗人词客的风流雅集、诗酒唱和而带有亡国遗民隐逸生活实践的性质,对遗民词人群体的形成、群体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创作范式的改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0.
续卷三论金元明清四代诗派马伯庸、袁伯长才气开张,在杨、揭、范三家之上,而得名反次之,知人论世,以俟后之不随流俗俯仰者。注: 马祖常,字伯庸,天山人,元诗人,有《石田集》。袁桷,字伯常,宁波人,元学者,有《清容居士集》、《易春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