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的发展,诸如"人治"、"宗法制"等封建残余思想,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在教育系统也严重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党性党风。试图从"人治"、"宗法制"角度探索导致某些领导干部党性党风问题的深层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22.
文化心理对汉英称谓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重集体 ,重伦理 ,受以家庭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 ;而西方文化重个人 ,突出表现自我 ,强调人文主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西亲属称呼语和社会称谓语的不同  相似文献   
23.
周代的封国是否城邦?学术界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由于分封与宗法是合一的,在封国制下,“天下”的关系就既是诸侯与天子的封建关系,又是小宗对大宗的宗法关系,封国制具有双重性,其内部隐藏着统一和分立的矛盾。把封国称作城邦,等同于希腊古典城邦,和把周的政治体系称作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封国说成与希腊城邦决然相反,毫无共通之处,都是片面的。只有把握住了统一和分立的内在矛盾,才可以理解周代的封国制,也有助于理解古典城邦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
试论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代皇位继承制度都说是嫡长子继承制 ,而嫡长子继承制又是宗法制的核心要素。但是纵观中国古代史 ,以嫡长子身份当了太子并顺利继承皇位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矛盾的根源是由于宗法制是奴隶社会特有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在秦汉以降的封建社会 ,只有宗法观念或者说是宗法精神 ,而无完整意义上的宗法制。连宗法制都不存在 ,在封建社会又何来嫡长子继承制呢 ?所以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只能是父子相传的皇子继承制 ,它最符合“君天下”的专制体制  相似文献   
25.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核心内容。与世界文明比较,中国国家不是按地区而是按照氏族"共同体"建立的,而氏族又是靠血缘来维护起来的,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出血缘宗法性特征的根本原因。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宗法制的核心。那么如何用血缘共同体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宗法继承制呢?本文将试图用血缘共同体的角度来谈谈中国的宗法制度。  相似文献   
26.
栾銮 《经营管理者》2011,(3X):365-365
汉朝作为中华民族长久统一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对中国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传承具有特殊意义,这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其特殊性表现在统一思想,稳定社会结构,其中有手段也有策略,但其核心是以文化治国,以思想治国,以社会结构治国。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和分封制、宗法制管理人口,这是有着特殊政治意义的决策。  相似文献   
27.
朱熹《家礼》祠堂礼制的宗法制思想突出,要义有三:第一,祭祖制度.《家礼》祭至高祖的四时祭法以及冬至、立春、季秋三祭的规定,与程颐的观点一致.《家礼》大宗与小宗的祭祀秩序及宗族结构,与《礼记》别子宗法类似.第二,宗子之法."大夫不夺宗"可为《家礼》坚持选立嫡长子的宗子法提供理论支撑.受科举制影响,张载、程颐认为选立宗子更应偏重贤能、仕宦,并以"诸侯夺宗,圣庶夺嫡"作为礼制依据.宗子法的不同是其他人与《家礼》设想的宗族稳定社会秩序的不同作用方式的体现.第三,支子的祭祀权利.以王懋竑《家礼考误》为线索,《家礼》比《礼记》在重宗的前提下扩大了支子在代数、场所两个方面的祭祀权利.  相似文献   
28.
王剑星 《学术探索》2008,(6):119-123
一个国家的文化其及模式不但决定了其历史的发展轨道还塑造着政府的管理模式,甚至决定着其国家的走向。文章界定了文化的范畴,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的过程,指明了其内涵,并分析了其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孝道是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内容,从社会经济环境即物质产生方式上讲,孝是农业文明社会的道德结晶;从社会制度环境即社会组织结构而言,孝是血缘宗法社会的直接产物;从狭义的文化环境即社会心理基础来看,孝是祖先崇拜观念的突出反映.  相似文献   
30.
江湖一词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江湖如何从地理名词引伸出社会层面的意义,以及其古今词义的变化。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二元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民间社会发生分化,产生了脱离传统宗法制度控制的江湖社会,自《水浒》始,表示这个江湖社会的江湖一词大量使用。而后,随着秘密社会的产生发展,江湖也渐渐被其同化。而后由于封建生产力的衰落和商业社会的发展,江湖词义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泛指社会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