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笛卡尔的"我""我思"的发现标志着近代哲学的"主观""主体"观念正式建立起来.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中,从笛卡尔开始,哲学从本体论中心转移到了认识论中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继承了为近代唯心主义所发展了的主观能动思想,将其具体化为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另一方面,将近代西方的认识论发展到实践论,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主体能动思想与认识论中心的观念就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得到了扬弃与新生.  相似文献   
42.
论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困境及其实践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是哲学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必须对本体进行理解和定位,然后才能建立和展开自己的哲学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史就是一部本体论的发展史。笔者从本体与现象分化和统一的角度阐述本体论哲学所特有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思维困境,指出本体的实践论阐释是克服本体论思维困境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43.
本文针对西方学者对恩格斯实践与认识理论的批评进行反批评。在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实践的内容与功能、认识的辩证法等问题上,详细地回答和反击了西方学者对恩格斯的种种诘难,客观地阐述和评价了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4.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教材课题组首席专家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应以实践范畴作为核心范畴并把实践论理解为一哲学体系的基础.如何在新哲学教材中贯彻"以实践论为理论核心"的原则呢?作者提出了系统的意见,特别强调要把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作为阐发实践论理论核心地位的前提,把实践论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把实践论同辩证法同一起来,使之成为认识论与历史观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5.
大庆油田从开发建设起,会战工委坚持以"两论"为武器,指导油田开发建设实践,高水平、高速度地拿下了大油田。继承"两论起家"基本功,必须坚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革命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爱国情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存在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蓬 《河北学刊》2005,25(6):5-9
以往的哲学都是独立于世界之外对世界的观照,无论是对本体的追问,还是对知识本质的确认,抑或是为人类的政治与伦理行为寻找合理性的说明,都没有离开知识论的立场,哲学都在历史之外。马克思从实践入手,让历史走进存在本身。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意义在于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论视角,从历史存在论的进路,使哲学走进了历史。透过历史的门径,马克思哲学才与我们的时代生活发生着紧密的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47.
实践论》、《矛盾论》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研究在领导活动中运用“两论”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对于提升领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从发生学角度说,任何一种生存焦虑的发生都有其主体性根源和客体性条件。从性质上判断,积极心理学意义上的生存焦虑,乃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试图摆脱外界压力和困境、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的心理—精神反应,这种生存焦虑有助于人们产生积极摆脱困境的意志和行动。在现代性语境下,最有政治哲学意义的是政治形态的生存焦虑。从产生此种焦虑的主体性根源和客体性条件看,在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中,政治的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对政治充满了渴望和希望,又对错用和滥用权力的社会现象充满了忧虑,于是善意和良知视阈下的政治诉求便被普遍地建构出来。在摆脱政治焦虑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将生成一种卓有成效的方式,将政治提升为一种超越权力和资本的核心力量,也即通过相关于政治的观念论、信念论、德性论和实践论,将观念、信念和德性规范化、制度化,以一种整体性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运用政治的力量,实现人们孜孜以求的终极之善。  相似文献   
49.
接受美学的文论突出了审美和艺术的接受这一维度,提出了读者接受论、阅读现象学、审美经验论,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它片面地强调了读者接受和消费的一面,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和生产的一面,因而也陷入了片面性之中。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文学艺术的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建构起文学话语实践论。  相似文献   
50.
张文 《船山学刊》2023,(5):88-98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其实质就是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的基本信念是坚信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遵循着同样的法则,但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是一个矛盾共同体。中国哲学史就是这一矛盾演化的历史:即一方面建构某种“天人合一”的模式,另一方面又不断批判和修正这种已经成型的“天人合一”模式。以“基本问题”为切入点,中国古代哲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先秦至两汉)是以“神学”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二期(魏晋至两宋)是以“理性化”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三期(明清两代)是以人心之理代替宇宙之理,进而导向对历史实践活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