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7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71篇
管理学   263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56篇
人才学   16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19篇
理论方法论   449篇
综合类   6517篇
社会学   535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695篇
  2010年   740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784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519篇
  2002年   472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传统山水画是祖国传统艺术发展的一座历史丰碑 ,它是中华民族给人类创造的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它之所以如此的辉煌 ,是与古人对山水画自然美的认识及其理论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布局以及透视基本规律的综合分析 ,对传统山水画的理论法度、画法技巧与审美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狐狸”作为一个独特的自然、人文和人性美的形象,置身于(《聊斋志异》的审美体系中,这是蒲松龄的大胆创造.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为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美女狐精翻案,使狐狸不仅成为人性真善美,特别是女性真善关的象征,重要的是,它又是女性聪明、智慧的化身.本文从狐狸形象的产生与来源:蒲松龄的大胆创造:人性“真善美’特别是女性真善美的象征三个方面,论述了蒲松龄对传统狐狸形象的审美改造和赋予的审美新价值.这一切,都是与作者对女性的新认识和新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3.
文章从美学的角度对原始工艺品加以审视 ,提出 :原始工艺品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原始工艺品中包含有丰富的美学因素 ,如功能美、形式美、技术美等 ;对原始工艺品的审美有其独特之处 ,它要求审美主体具有一定的审美经验和修养  相似文献   
104.
英语中蕴涵着大量的习语,它们含蓄幽默、形象生动。运用于文学作品中,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活动,得到审美的愉悦。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能给读者提供一个与原文审美效果相等的审美客体,以让译文读者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本文翻译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英语习语的翻译中如何使原文的审美价值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简述了中国纽扣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的文化发展脉络以及西方纽扣的发展,并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加以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106.
论唐宋诗词中“雨”的审美意象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宋,是古典诗歌意象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诗词纷繁的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诗词创作中的“雨”意象,始终不脱离它作为客观物象固有的自然特征,同时,在反复运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趣味长期积淀下来,使之固定地带有纤细绵柔、明丽清润、朦胧迷离、凄清冷寂、迅疾狂骤等审美特征。心物相契的“雨”意象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诗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构成具有内在生命的完整形象,用来烘染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等,以追求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7.
该文从审美体验出发,论述了李金发对法国象征主义接受的情形,认为李金发在法国用汉语创作象征主义诗歌,构成异质文化的多重变奏和多元整合。李金发诗歌从表现主题、审美方式到语言形式等皆师承波德莱尔和魏尔伦,但东方因子如血脉衍生,“调和中西”成为他的自觉追求,李金发在对象征主义选择的过程中完成对象征主义的变异和转化。  相似文献   
108.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 ,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 ,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 :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 ,否弃艺术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 ,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论语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语文素质教育为背景 ,联系中国诗教传统、新诗创作的发展和当代教育的历史转型 ,论述新诗的审美教育价值 ,包括培植理想精神、开启个体心智、蕴蓄生命激情和提升艺术地驾驭母语能力等方面 ,均有其他文体所无法取代的独特的美育价值。在此基础上 ,倡导注重美读、点拨和陶冶这些新诗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谢灵运对于山水诗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对诗歌题材的开创上 ,而且在山水审美、山水人格、山水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审视角度。他在与山水的息息相融中 ,不断追求人格的超越和艺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