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55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艺术审美意识是艺术家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活动.胡塞尔现象学中对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有一定的研究分析.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决定因素就在于其对感性和理性思维的准确把握.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审美选择、审美指向均来自其审美意识的潜在"意向性"和"功能性"指令,即现象学中的"内意识""内知觉"等因素的活动,它是艺术家审美判断中的重要"神经".艺术家如何把控与运用好"意向性"与"功能性"作用将会直接关系到艺术家艺术创造的成败.艺术家通过对敏锐的审美意识的把控来指向其审美理想所需目标,达到艺术家审美创造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82.
[提要]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将空间、主体与社会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构建出“人化空间”的现代空间样态,从而开启空间转向的理论浪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的符号属性、文化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通过“第三空间”“另类空间”等概念一方面建构出空间符号的审美意义,另一方面则发掘符号形式内蕴的身份、阶级、文化等深层话语价值。与此同时,文学理论知识需要采取“建构论”的生产模式和“价值论”的意义生成途径。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给文学理论提供了崭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与理论资源。首先,空间生产论与文学活动论能够相互契合,并在“美的规律”本质论、精神实践创作论等方面提供崭新视角;其二,空间符号论与文学文本论不仅建构出文学的空间审美形式,更是在文学形象、文学意象、审美意识形态方面实现文本“深层结构”的意义释放;其三,空间批判论与后现代文学理论知识“大生产”景观相互渗透,并通过另类空间文化反思、流动空间的审美自由以及公共空间的符号共鸣等发掘文学理论的介入性、实践性与人文性价值。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给当代文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学资源与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3.
仡佬族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和与复杂的社会环境适应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崇尚生命和追求和谐为特征的审美意识。寻析其特定的审美意识成因和内蕴,可以深刻了解其质朴顽强、包容坚忍的民族精神,及其以弱适强、守护自我的民族性。这可以为在全球化背景中如何应对强势文化冲击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认为以"文学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审美特征论"是为适应一时的政治需要而提出的应景性的主张,既与事实无关也经不起理性和逻辑的推敲。这些主张作为全国通用教材中权威性的观点,对于执教者和学生已经制造和正在制造着无穷无尽的困惑和苦恼,批评它、否弃它,是文艺理论领域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5.
论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哀"是贯穿在日本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不论是在优美的日本文学,还是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这种审美意识的存在与影响。其形成一方面受到日本岛国固有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日本民族特有的自然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86.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城市的异军突起,美国出现了大量以城市为背景的文学作品.美国城市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繁荣和转型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城市生活的写照比较零散,不成规模和气候,作家的城市批判和审美意识不强;繁荣时期作品数量丰富,随着作家城市身份的确立,作品中所反映的城市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转型时期则呈现出城市批判角度的多元和城市生活范围的扩大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87.
色彩教学是建筑美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除了培养学生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掌握色彩规律与表现技能外,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教育尤为重要。加强色彩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改进色彩教学方式、方法,对提高色彩教学质量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
本探讨了荒诞派戏剧与宗的情绪,指出这种“情结”是西方基督教化中理性与信仰的情绪发展到现代的一种变异现象,即理性变为非理性,信仰陷入危机;而这种变异又深刻的影响了荒诞派戏剧的悲剧主题、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使荒诞肖戏剧与宗教结合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9.
巫术作为原始社会精神活动的主要方式,孕育了作为原始宗教信仰的图腾意识,以及与之共生的审美意识--图腾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0.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艺术的本质在于超越有限 ,即以有限的事物显现无限。艺术表面上离开了有限事物本身 ,实际上却更深入了事物所蕴涵的无限深层内容 ,更接近了事物的真实。艺术品由于超越有限而显现了惟一宇宙的无限内涵 ,故能使鉴赏者具有共通感 ,对鉴赏者具有魅力。艺术品之超越有限物的特点 ,还能使它在不同观赏者那里和在不同时代的人那里不断更新、丰富和深化自身的内容和含义。本文所强调的超越有限 ,不止于超越感性的东西 ,以表现典型概念 ,而且更着重于超越作为感性物与理性物相统一的有限在场者以显现无限的不在场者 ,这不在场者也是感性的东西与理性的东西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