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7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96篇
管理学   1002篇
劳动科学   58篇
民族学   290篇
人才学   326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3654篇
理论方法论   591篇
综合类   8465篇
社会学   1079篇
统计学   11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866篇
  2013年   765篇
  2012年   935篇
  2011年   1036篇
  2010年   1044篇
  2009年   1047篇
  2008年   1347篇
  2007年   1086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838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古典美学的见解中一直强调审美的最高境界是率性而为。元代曲家于困境和焦虑中,用以天真率意为旨归,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我大元乐府"去体察和表现美。曲家所感受的焦虑、怨愤、痛苦、欢乐和内心所必须担当的使命,使他们不断地以创作去呼唤人生价值的意义,通过赋曲运思,通过审美之径,去感悟人生生命意蕴之所在,并在唤醒自己之时也在唤醒着他人,而走向"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52.
衡量艺术品质量的重要标准是社会性和审美理想的统一.两者的统一,首先表现为功利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其次是"再现"和"表现"的统一,"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再次是社会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3.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是双向逆反建构的关系,在主体走向客体的同时,客体也走向主体。主体走向客体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阐释:文学写作首先要求作者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文学写作活动关注的是客体的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文学写作中的客体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54.
刘金强 《职业》2008,(33):60-60
<正>语言是教师用以教育学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如何来使用这个工具,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笔者认为,只有用文明的语言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使用礼貌语言所谓礼貌语言,指的是说话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使用美好的语言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貌语言不是某个人的发明或创造,  相似文献   
55.
盗匪问题是清末广东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当时的文献中,常能见到诸如"粤东之盗,甲于天下"的说法。盗匪威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少也卷入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起义,危及当权者的统治。为消弭匪乱,稳定社会,清政府当局推行严厉清乡政策,以军事手段打击盗匪,而效果却并不明显。清末广东匪患的严重化以及政府于治理上的疲软处境,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清末社会及清政府垮台的社会基础提供了更广的视角。  相似文献   
56.
民间信仰不仅成为现代文学"驱妖打鬼"的启蒙对象,而且它是一种潜在反映民众世俗欲望、人性人情的民俗抒写.民间信仰的"现代"文学参与,接续和深化了现代文学幽魅神秘的美学色彩.中国现代文学尝试和探索了民间信仰民俗的、启蒙的、审美的多重文学书写.  相似文献   
57.
人生如梦思想的审美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天府新论》2008,(6):42-46
人生如梦是道教的理论命题.道的追求是以有形质之身躯合虚无之道,以有限之生命去追求无限的道,由此形成了道教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在主张生道合一、长生久视的同时,又认为人生如梦,视现实感性的生活为虚幻.人生如梦这一道教理论命题有丰富的审美内涵,是一种绝对主观的视角,是主体对外界的一种感受方式.而主要不是现实肉体生命的生死等同,、内丹逐渐兴起并取代外丹,就是要用一种主观感受来填补肉体永恒在现实上的不可能的漏洞.其影响超越了道教范围,为广大的文人士子所接受,成为理解人生对待现实的一种态度,并沉潜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深层,中国古代诗歌、小说中都有大量对这一命题的形象化、情感化演绎.  相似文献   
58.
审美论-语言论-文化论:新时期30年文论发展轨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30年来,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文学理论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这30年文论的发展轨迹可以粗略概括为:从审美论,到语言论,再到文化论。因此,有必要在审美论、语言论和文化论三元兼摄的“文化诗学”路径中,进一步推动文学理论的研究,使它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9.
范祥是北宋中期著名的盐政改革家和擅于治边的地方长官.他在主持陕西盐政期间,先后进行了两次盐政改革.他所创立的"钞盐法"对两宋及后代的盐政都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范祥盐政改革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对北宋中期范祥的盐政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0.
政府农业科技传播失效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效果的实现是传播的最终目的,但是基层政府在农业科技传播实践中往往出现传播失效。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着重分析政府科技传播失效的原因,提出科技传播有序流动的思路和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