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7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96篇
管理学   1002篇
劳动科学   58篇
民族学   290篇
人才学   326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3654篇
理论方法论   591篇
综合类   8465篇
社会学   1079篇
统计学   11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866篇
  2013年   765篇
  2012年   935篇
  2011年   1036篇
  2010年   1044篇
  2009年   1047篇
  2008年   1347篇
  2007年   1086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838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书籍设计中,要考虑到第一感觉的新鲜、强烈,第二感觉的准确体现书籍内容,以及第三感觉的耐人寻味。只有这样,设计出的书籍才有竞争力,书籍艺术中的求“雅”才不是空的、虚的。  相似文献   
72.
夏太生 《学术交流》2006,(8):160-162
孤愤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主体意识。然而追根溯源,究竟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孤愤意识的作家,这个问题鲜有人论及。屈原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系统表达孤愤意识的署名作家,是中国孤愤文学之祖。屈原的孤愤诗作的美学价值在于具有悲壮、崇高的悲剧美,桀骜不驯的个性张扬之美,香草美人的意境之美,眷念祖国的情感之美。屈原的孤愤文学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世无数的作家多受其熏陶,孤愤意识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73.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74.
陆棉 《南方论刊》2006,(6):36-37
一则好的电视新闻或报道,除了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新闻价值外,如果在摄制上能体现强烈的现场感,那么它的播出效果便会身价培增,甚至还会引起“轰动效应”。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现场感首先是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产生  相似文献   
75.
<伊利亚特>中大量的史诗明喻是构成这部史诗雄伟壮丽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荷马史诗明喻的喻体都取自自然物象和与古希腊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和事务,显得原始古朴、苍劲雄奇,生活气息浓烈,极富人情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由于这些特点及其较强的叙事功能,史诗明喻遂成为一种优美的语用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后的史诗中能明显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76.
古代应用文因具有文学性而成为名篇,现代应用文写作中仍不乏文学修辞手法,当代应用文也由于采 用了不同文学表现形式,而具有生命力。本文记述了历代应用文因其采用文学手法而增强了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77.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78.
《女性大世界》2005,(5):54-55
卓韵霜护发染发霜三重养护秀发,带给妈妈年轻的发色! 从小到大,妈妈总是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今年母亲节,换你呵护妈妈!让巴黎欧莱雅卓韵霜,三重呵护妈妈的秀发,给她一个更年轻的母亲节!  相似文献   
79.
教学话语从生成、传递、接收到理解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符合信息传递的规律,同时又有其独特性。教学话语信息的传递过程涉及七个要素,分为六个阶段。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话语方式多样化、方法灵活;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信息意义丰富、复杂。教学话语信息的最终传播效果有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因此,运用系统的方法在众多传播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中探索真正导致教学话语传播效果的原因,是增强教学话语传播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
审美理念系统,以其特有的知识形式反映着人类审美价值的阶位需求。文中论述了人类最有代表性的五种阶位需求,认为虽然它们都反映一定的审美本质,但从生命与价值超越角度考虑,它们的内在思想特色和精神追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