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8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84篇
管理学   285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265篇
人才学   15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559篇
理论方法论   514篇
综合类   7488篇
社会学   530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748篇
  2011年   790篇
  2010年   859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1051篇
  2007年   912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710篇
  2004年   694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52.
审美理念系统,以其特有的知识形式反映着人类审美价值的阶位需求。文中论述了人类最有代表性的五种阶位需求,认为虽然它们都反映一定的审美本质,但从生命与价值超越角度考虑,它们的内在思想特色和精神追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3.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54.
儒家的审美目标以伦理为本位,追求审美的社会功利目的,而道家则强调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审美的途径上,儒家重感性认知,强调“诗、书、礼、乐”等审美途径,而道家重心理过程,主张“道法自然”。对审美功能的认识方面,儒家认为审美是为实现伦理政治服务的,而道家则认为审美的功能在于创造性激发功能,即促使个体自行参悟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55.
句法和语义必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这样才能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即以上古汉语为分析材料,从空间范畴意义入手,讨论上古汉语空间范畴意义的语法化方式,突出了语义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6.
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制约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着眼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精神品格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既要通过学校教育、环境熏陶等外化方法,又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内外因相互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7.
章旭清 《天府新论》2006,(5):147-150
19世纪后期20世纪上半叶的东、西方现代戏剧,都把目光不约而同地锁定在人类社会所普遍面临的现代性问题上。虽然同样是关注人类社会的现代性困惑,中、西方现代戏剧各自的“现代性”呈现出的却是不同的文化品格。中国现代戏剧履行着“启蒙救亡”的社会职责,而西方现代戏剧则实践  相似文献   
58.
59.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语言,诚如英汉语中"乞丐""医生"等职业术语和"chairman""hero"等官衔荣誉称呼之类的名词,一般性的人类泛指"a man","mankind"以及代词的非指示用法中,女性往往被置于"隐形"的地位。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的现象已引起社会上各学科的普遍关注,然而,从认知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注解的文章寥寥。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和范畴理论、框架理论、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对此予以阐释,可为英汉语中这一现象的理论阐释提供全新的多元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60.
李昌森杂文、随笔集《图个好心情》,由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04年5月出版。作者通过富于审美情趣的艺术处理,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通过如下手段,使文章既犀利深刻,又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