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06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长期以来,理论家们只在一个狭隘的主客观二元对立的框架内探索科学问题。所谓科学,就是对对象化了的客观部分的系统描述、解释,这样的知识应该具备客观性和普遍性,应该能够为人类的“控制”目的服务,人类的“终极关怀”的思索完全被排斥在科学的范围之外。社会工作对这样的科学观提出了挑战,它要求真正的科学必须是“事实的真”与“伦理的善”的完美结合。所以,狭隘的科学观必须扩大,必须向人类关于人性的知识领域开放。  相似文献   
22.
刑法解释方法一直是刑法解释学中的核心课题。在刑法解释方法中,文义解释方法作为传统的解释方法之一,其承诺法律自身中存在客观性,只有严格按照语义进行解释才能保证刑法解释的客观性。目的论解释方法主张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应遵循一定的目的,未必要机械地按照语义来进行解释,其关注的是在个案中法官如何理解、解释和应用刑法条文才能实现刑法的目的。因此,在目的论解释方法中,刑法解释的客观性是指“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23.
客观性与交互文化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接触中摆脱偏见并建立严格的客观性是文化交往理论的努力目标,遗憾的是当代思想屡屡在此失足。利用胡塞尔构造现象学的资源,以交互主体性、意向性、生活世界和自属性等概念为启发性类比的关节点,可以创造性地提出一条通向“情境客观性”的道路。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波普尔关于"错误"的思想和其倡导的批判的科学精神.波普尔认为由于错误存在的客观性,人们只能通过探索逼近真理;发现错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是对立统一的;可错性是人的本性、可证伪性是科学的本性,一切知识都是可错的;试错法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应该提倡勇于犯错误的、批判的、否定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5.
科学精神与民主原则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科学和民主通常被看作分属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并无必然的联系.现代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揭示出科学与民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的客观性、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以及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等均是与民主的原则一致的,科学精神向思想领域的渗透,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科学的昌盛、学术的繁荣也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民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可行性研究中关于主观性与客观性协调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根据笔者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思路.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客观性原则出发,对艺术作品以及参照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旨在说明艺术作品的客观性是指艺术作品内在固有的无穷无尽的特性,尽管它们必须通过各种参照系才能显现出来,我们也决不能说它们是参照系“赋予”的。另外,艺术作品还拥有显现的特性,它不仅能够使自身的特性得到显现,而且能够使每一存在物得到尽可能充分地显现。  相似文献   
28.
调查研究,顾名思义,它包含着既密切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的两层意义,即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笔者认为,调贵在实,研贵出招。这是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既不能离开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把握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不能离开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单纯地谈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它具有及其深刻的内涵,同时实事求是作为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0.
一切理解活动的发生都必须以理解对象的客观存在为前提,文本一经产生便具有了自身的意义,文本意义不因理解者的理解而改变,文本意义相对于理解者而言具有客观性。“读者赋予文本意义”的观点既不能避免自身的逻辑矛盾,也不符合人们理解活动的实际,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消极的后果,对此我们应当保持自觉的解释学意识。坚持理解的客观性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