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8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42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27篇
人才学   11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279篇
理论方法论   471篇
综合类   5252篇
社会学   517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735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圣经》承载的基督教思想,作为西方文明重要思想源头和精神基础之一,蕴涵了征服、统治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掠夺自然的重要思想和伦理依据。而在当今生态危机的大语境下,从新型生态观的角度来看,《圣经》蕴含了复杂而丰富生态思想,诸"如托管"和安息日生态原则、尊重动物权利等思想,这对于当代人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马相武教授的《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夸大了短信文学的社会文化意义,离学理和事实甚远。假如我们看不到文学降低高度所潜藏的弊端,以为“文学能够降低自己的门槛”就任其降低门槛,甚至还鼓吹“文学需要降低自己的门槛”,那就很有可能得不偿失了。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潜藏于新技术背后的商业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竭力避免走入“技术万能论”的心理误区。倘若把“文学本身”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寄托在“新技术和新载体”上,那么,虽然不能说完全是梦想,但仍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悲哀。  相似文献   
83.
从文化生态学来看,审美文化是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发育起来的文化形态。早期青海先民在与自然的依生关系中,形成了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审美意识。同时青海自然环境的多样化促成了各民族审美意识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4.
商品品名是商家与消费者对话的纽带,一个含有修辞因素、具有形象美、联想美和意蕴美等审美追求的商品命名,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打开销路,创造良好的商机。  相似文献   
85.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是一篇清新优美、平和亲切的抒情散文。作者笔下的乡村冬季,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有着缤纷迷人的色彩,极富诗情画意。从审美的角度再来欣赏这篇短文,确实可以给人带来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86.
英语模糊修辞与模糊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系统中的每个符号都是用来代表事物的。由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千变万化,具有无限性,因此,一个符号只能表示经过抽象概括后的某一类事物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事物。也就是说,“符号一般是以‘意义’而不是以‘指示物’来规定其内容的”。以“书”为  相似文献   
87.
鲁迅的诗歌同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和投枪。鲜明的政治主题,特殊的社会效应,除了缘于作品的思想因素外,从美学意义上说,鲁迅诗歌融和了清峻刚健的风骨美、朴质炽烈的情感美、精幽致雅的文采美三种重要的审美特征,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8.
近几年来,红薯茎叶以其显著的保健食疗作用而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食客所青睐。“美过蕹”是从农家品种中选育出来的一个菜用特色红薯良种,其茎、梗近白色而较光  相似文献   
89.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走向与文学史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研究涉及两大范畴的理论问题:文学与历史。本文回顾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各理论流派关于“文史之争”的论述,并找出它们在理论上克服文史对立局面的观点,指出文学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必然促使人们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语言、写作、文类、叙事方式等。  相似文献   
90.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意在重审学衡派这样一个在五四时期与新文化运动尖锐对立的思想派别。通过考察它与新人文主义理论的联系,以及它与新文化运动在进化论、浪漫主义、模仿、历史与传统等观念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揭示出学衡派的基本思路与观点,并对它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作用作出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