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约斯特的《比较文学导论》立足于理论要略的示范性阐释。如何让理论走出神圣的殿堂,解决实际的问题,该书作者的学术实践值得学人借鉴。  相似文献   
3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时代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材料导论》是面向全校开设的大学生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输材料类基本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爱国意识的树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3.
石文典 《现代妇女》2010,(10):50-51
本文分析了张海钟教授的两部女性心理学著作《精神分析学派与女性心理学的发展》和《现代女性心理学导论》的独特学术价值,著作的突出特点是系统论述女性心理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女性心理学本土化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农村女性心理研究的方向,评价了当前流行的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34.
黄河  冯国群 《职业》2015,(5):98
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导论课的必要性,阐述了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与考核方式、教学条件,希望为高职工科专业导论课的成功开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招生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面向一年级新生的工程导论课程也普遍开设。但是,目前在专业分流方法和新生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组织等方面仍然不够完善,不仅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利于各学科的均衡发展。本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基于国外几所大学案例,分析它们在大类招生、新生工程导论课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剖析工程导论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结合本单位实际,分析在专业分流和新生研讨课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6.
"艺术导论"作为当前高校艺术类通识课限选课之一,开设现状并不理想。其课程特点决定了它的目标定位、内容设置都具有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发挥该课程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肖平 《天府新论》1998,(2):94-9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中,逐步建立、完善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实际上是一场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其他领域延伸的深刻大变革,这场经济革命对深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震撼,最先并最大程度地动摇了道德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职业道德,并因此出现了人们最为熟悉的经济活动和各种社会生活的混乱状况。不少伦理学工作者、甚至经济学家都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呼吁建立经济伦理学以填补传统职业道德的空白。一时间,关于《经济论理学》、《企业伦理学》的书出了不少。但这些探索仍然存在理论体系上的问题,因为,经济伦理学也好…  相似文献   
38.
    
成都大学谭平、万平两位教授主编的新著《国学经典导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内容丰富,包括《序》、《绪言》及正文八章。正文八章论述了乳、孟、老庄,以及佛教与新儒学等等,全书共312页,35万字,可谓洋洋巨著。  相似文献   
39.
近几年来,“历史”突然变成了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热烈追逐的对象,随之涌现出相当数量的机构、课题和著述;而且,据说还出现了对某些概念如“历史人类学”的“抢注”现象,说不定,在将来的某一本学术史著作中,这也会成为一个“事件”。  相似文献   
40.
经济技术梯度转移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初关于梯度论的讨论是有意义的,加深人们对其内涵了解,推进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由于时代变迁、科技进步和国(区)情差别,梯度论原先内容已不够,其局限性愈加显露,应有所充实与发展.在中国,经济技术梯度转移已有重大发展."七五"时期划分东、中、西三个地带,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三个地带获得重大发展,但是东部与中西部间绝对差距日益扩大.从"九五"开始,国家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要点来抓.今年年底我国人均GDP将超过800美元.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此,从"十五"起,国家将对西部投入更多要素.预期随着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完成,必能成功实现经济技术新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