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30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0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410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性如水     
【正】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是说人的本性爱受奉承,有人好像不爱听拍马奉迎的话,其实是由于你没有挠到痒处罢了。这句俗话说得很绝对,听来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好像人性卑微,难以改变,人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迎合与蒙蔽永远是封建官场两大不败的法宝。只要行之有术,这两大法宝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显出神奇的效力。如果...  相似文献   
22.
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并确定在今年3月1日起施行。让人欣喜的是,这部法律中,还有温州经验,而且还不少,共有八处。应该肯定,这部法律的出台,是国家禁止家庭暴力的庄严宣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是  相似文献   
23.
朱佳木 《中华魂》2016,(4):37-40
很高兴参加纪念马明方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我过去对马明方同志的生平事迹了解很少,会前特意翻阅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明方》一书。下面,我就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几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谈谈我阅读马明方生平事迹的一点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席了毛泽东、邓小平、陈云和胡耀邦同志诞辰纪念日的四个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把这四篇讲  相似文献   
24.
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并非一般读者心目中的大奸大恶之人,她的所作所为是有客观原因的,封建制度、男权意识、悲剧婚姻、性格异化都造成了她长久以来被读者误解误读的现象,她需要一个相对公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5.
武夫的气度     
路卫兵 《领导文萃》2013,(15):75-77
因为"三一八"惨案,因为鲁迅的声讨,段祺瑞留给人们的印象并不太好,以致让人们忽略了他身上的许多闪光点。粗暴、好色、抽大烟,似乎是乱世军阀的共性,而段祺瑞则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被人称为"六不总理"。他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和抵制袁世凯称帝三事,又享有"三造共和"的美誉。"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曾跪地发誓:从此吃素,以示愧疚之心,以致晚年营养不良,加之又患了胃病,医生劝他开荤,却被他严厉拒绝。  相似文献   
26.
辛亥革命期间,甘宁青诸马军阀从静观其变到出师勤王,最后临阵倒戈、回兵参与光复运动,就角色而言,完成了从传统社会卫道士而至掘墓人的转换;就性质而论,自身开始并逐步完成了由封建时代拥兵自重的地方实力派向民国时代资产阶级新军阀的过渡。本文旨在探讨辛亥革命对西北诸马军阀集团新旧交替的转换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7.
程昭星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27-30,23
本文论述唐宋及以前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治黎政策。  相似文献   
28.
《社科纵横》2016,(8):13-16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是农耕社会的产物,而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社会条件,必然促使传统廉政文化带来了诸多局限性。产生于宗法制度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以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为宗旨,因而它无法改变中国封建社会贪贿成风的局面,也无力挽救中国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焕发出其崭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9.
要讲现代民主的直接起源,不能不讨论欧洲中世纪的“政治承包”。体现这种“政治承包”的一个典型,就是封建制。“封建”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中名声不好,总和落后愚昧联系在一起。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影响外,还在于中国整个政治传统对“政治承包”的鄙视。  相似文献   
30.
围绕"封建"名实问题的隐性分歧和显性论争,自20世纪初叶以来已进行了将近百年,迄今尚无定论.对"封建"名实之辨,可作如下估量:它是近代新文化的组成部分--新史学内部的歧见,昭显了新史学诸派对于中西历史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关系的不同认识;是新史学对于唯物史观理解与运用上的差异引发的分歧;是忽视概念辨析的积习在中国历史阶段命名上的反映. "封建"名实考辨,并非仅仅是名词概念之争,它关涉到历史宏大叙事的准确性.对于泛化"封建"得到救正、历史发展普遍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认识更充分普及的前景,笔者持谨慎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