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毛泽东伦理化政治理想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延安时期和建国以后.其早年与小人“共跻于圣域”的思想,不仅突破了儒家传统的“君子小人论”,对当时的革命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在三个阶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直接影响到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与建国后的“群众运动”.探讨这一思想及与中国社会政治的关系,对于梳理毛泽东伦理化政治理想的发展轨迹,考察20世纪中国政治伦理的演变,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义利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价值的大致走向,塑造了理想化的“君子”人格,形成了神圣化的义利观。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神圣化的义利观转化为平民式的义利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新价值观的认知与追求。  相似文献   
53.
小人的用处     
《人力资本》2009,(1):92-92
《青梅煮酒论领导》 赵玉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去过寺庙拜佛的人肯定都见过面目吓人、凶悍无比的四大天王。但有没有人想过,大慈大悲的佛祖为何要用四大天王这四个凶神来做安保工作?难道不能找几个慈眉善目的神仙吗?  相似文献   
54.
笑汀 《老年人》2009,(10):39-39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以品性为标尺,我们有时会笼统地将其划分成君子和小人两大基本类型。有幸遇到君子,不幸遇到小人,都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君子可遇而不可求,小人可遇而不可避。那么,在工作中和朋友交往中,怎样对待他们呢?儒家经典教给我们一个随遇而安、因人而异的不二法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相似文献   
55.
误解是领导行为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由于受认知条件、信息误导以及小人谗言的影响,上司对下属有时会产生误解。这种误解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消除,不仅会给下属造成心理压力,而且会影响到下属的发展,损害上下级关系。因此,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面对上司的误解,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化解领导的误解,  相似文献   
56.
《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形象体现出十分强烈的人类中心意识。小人鱼形象的人类中心意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无意识萌芽到偶然性形成,再急剧发展,并产生实质性飞跃,由思想转化为行动。小人鱼在追求人类的爱情及不灭灵魂的过程中,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始终得不到人类世界的认同和理解,没有得到也不可能得到人类的任何回报,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人类中心意识下的悲剧,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7.
阅读下面的字,根据要求作。 “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复杂的化现象。中国古代许多名思想家对这种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见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8.
古人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近年来,舞阳县注重在充分发挥干部工作的导向作用方面探索新路子,完善新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9.
黄鸣 《经理人》2011,(7):64-64
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在组织管理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60.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六篇.《大宗师》是概括总结庄学义理的"明道"论,与竭力否定"道"之存在的郭注义理冲突最大,因而郭象及其追随者做了大量手脚,导致《大宗师》成为"内七篇"脱简、错简、讹误、篡改最多的一篇,也是旧庄学之阐释距庄学奥义最远的一篇.作者在基本复原文本原貌的基础上,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造化/文化"江湖/庙堂"息黥补劓"等庄学根本奥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