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49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81.
汶川地震造成了山川的巨大变化,形成了很多的自然灾变景观。美学史上的崇高理论,为建设地震遗址旅游区提供美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正"古月,是中国画家中小说写得最好的;在中国写小说的人中,又是画画最好的。"当古月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微尘》2009年被文化部、教育部、中国作协选入新中国成立60年来500部长篇文学精品文库时,有人这样评论。古月没有当真,淡淡一笑:"绘画和写作,都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最重要的是坚持良知和责任。"  相似文献   
83.
本文将主要以华山为例,浅谈赏自然之美自然之崇高。全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艾伦·卡尔松在《鉴赏与自然环境》中所述的鉴赏自然的三种范式为依据,浅述赏析自然美的三种范式及个人看法;第二部分主要以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谈及的崇高为依据,浅述自然与崇高的关系及崇高的内涵。  相似文献   
84.
在卢梭及其著作那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解体迹象,更能够发现19世纪艺术审美范式的转换镜像.19世纪西方审美范式的转换,就美的自身规定性而言,表现为从审美功利主义向审美自主性原则的转变;就艺术活动的自身规范而言,表现为从古典的原则性向现代的主体性的演进;就美学范畴和标准而言,表现为从追求"素朴的"优美转而推崇"感伤的"崇高.在卢梭那里,存在着古典的、浪漫的两种美学话语及审美原则的矛盾、交流和转换,他不仅直接开启了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运动,而且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世美学的根基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5.
消费文化在本质上是非悲剧性的或反悲剧性的。它以对有限的经验形态的生命认同消解了对于人类崇高性、悲剧性与自由超越精神的表征。具体来说,这种反悲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悲剧之思的缺席;个体性的悲剧之殇;社会生活的意义之惑。这三个特征一起形成了消费文化的反悲剧意识的问题语境。  相似文献   
86.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7,27(6):56-59
民间叙事文学表现的是普通民众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共同的审美情趣。无论悲剧的壮美、喜剧的滑稽美,还是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美,表达的都是民众的梦幻和理想,展示的都是民众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范畴探讨民间叙事文学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为发掘民族文化精华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继承、传播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建设新文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06年度获奖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88.
崇高作为一种美学范畴,无论是在自然界、社会生活还是艺术中,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崇高显现和象征,是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在超越客体的艰难搏击中表现的人格力量和宽广胸怀。许浑是晚唐时期的主要诗人之一,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一起被称为"晚唐铮铮者",其诗歌在当时尤为杜牧、韦庄所推崇,陆游也称之为"晚唐之杰作",其诗歌饱含着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并创造出雄浑浩大的崇高意象,洋溢着激昂慷慨的旋律,表现出了强烈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89.
作为对审美意义和生存意义的揭示,“崇高”历来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电视剧对崇高美的追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崇高美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悲剧性以及壮美式上。文章最后阐释了中国当代电视剧崇高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0.
面对瘟疫、台风、地震、海啸、洪水、暴风雪等巨大的自然灾害,人性得到了真实的检验,卑劣和崇高俱在。当代文学灾害书写常常将主人公置于一种非常态的自然灾害情境下,表现危难之中人性的光辉和幽暗。一方面,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辨别出谁是真的英雄和猛士,显示了绝境中心灵的坚韧和强大;另一方面,灾害中的基本价值体系崩塌,给人类带来心灵的磨难与灵魂的拷问,有利于刻画主人公在灾害情境下所遭受的精神苦难,表现人性的悲悯和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