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44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4 毫秒
71.
这是一个发生在内蒙草原上的真实故事。才十四岁的女孩却已有三次被迫辍学的经历。幸运的是,女孩艰辛的求学道路上,总是有好心人的热情相助,最终,这个满怀感激之情的女孩在一片爱心中,安心走回课堂、捧起书本,从此生活撒满阳光。  相似文献   
72.
一、唐初的日本使节 公元618年,唐在长安宣告成立.唐高祖忙于平定各地的武装势力,无暇顾及东亚事务.唐太宗即位之后,国内业已统一.  相似文献   
73.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部一看开头便知道结尾的电影无人观赏;反之,一篇悬念迭出、一波三折的文章最能扬起读者心底的波澜,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如何使文章波澜起伏呢?一、设置悬念,扣人心弦悬念,又称“关子”或“扣子”,就如古典章回小说中每到故事关键处的“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个方面。设置悬念常利用人物的反常言行,或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在一起,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例如:中考满分作文《心灵的地震》,一开篇就以一张写有“刘老师,你要小心  相似文献   
74.
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表扬。""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赞美可使人心理满足,心情愉快,奋发进取,尤其是那些工作、学习成绩不突出还有自卑感的人,赞美可使其扬起理想的风帆。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几句真心的赞美也许能创造一个奇迹,然而几句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葬送一个人的前程,令人自暴自弃。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书育人的人民教  相似文献   
75.
正万州因"万川毕汇"而得名,上迎川江,下辅荆楚,史上别称"江城"。江城以其广博使人善学厚积,以其纷繁导人理性平和,以其衍进催人奋发向上。万州区检察院在这厚天博地的环境中,不断诠释江城文化韵律,践行执法为民使命,引领检察干警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饮江而生,检察使命传承"江城文化"万州区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决定了"江城文化"的主导  相似文献   
76.
77.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激发的人道主义、平民主义思潮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乡土”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思考提供了现代启示;他的乡土文本使民间习俗文化与风物传统以及多样的民间生活成为了乡土文学的重要“养料”与“维生素”,完成了乡土中“自然人性”的美学构想,并为历史与文化、乡情与理性、城市与乡村的双重审视的文化母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解答思路。当下乡土文学应该注意当代农村问题、乡村题材的创作与研究,城乡整合中农民的关注与关怀,中国特色的“新现代性”建构以及土地大地的生态追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78.
唐代外交出使费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志刚 《人文杂志》2004,(3):146-152
随着唐朝对外交往的逐渐扩大 ,其外交出使也日益频繁 ,外交使节作为贯彻“通使安边”思想的执行者 ,其经费用度的构成特点 ,及其在财政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 ,与其时许多方面密切关联。注重信物的时风 ,行人私觌的习惯 ,是外交礼节物质化的体现 ,增加了唐朝的财政负担 ;私觌费用官给与私筹的争论 ,使者求利于异域的活动 ,暗示了政治外交也带上些许经济意味 ,正反映出唐代越来越多的外交出使与江河日下的财政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9.
《奉使公函稿》是吕海寰出使德国期间与总理衙门王大臣往来的公函稿本。它是史学界研究义和团运动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以及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外交关系史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80.
北宋发运使始见于建隆二年,从临时性的多处并设,逐步发展为江淮和三门白波两处稳定设置。江淮发运使也经历了由在京师分水、陆两司设置,到在淮南合为一司设置的演变过程。宋初设三门发运,太平兴国五年正式置使,至北宋末始终不罢。南宋发运使虽然发生了很大转变,但直至南宋末仍然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