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巫术赖以建立的思想原则,可归结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相似律”,就是同类相生,人们仅仅通过模仿就可实现任何想做的事。在一些寺庙中(例如河北承德),为了使人们戒色欲同时崇拜生殖,专门立有为人们触摸的生殖器。第二类是“接触律”,也就是通过接触,一个物体的特性会传染到另一物体上。“麒麟送子”以及孕妇被鼓励吞噬娘娘庙里泥娃娃的“小鸡儿”,以求生男孩,都体现了巫术的“接触律”。  相似文献   
52.
在分析宋代民间杀人祭鬼的材料的基础上,以文献间互证的方法论述杀人祭鬼与密宗信仰的关系,说明"人祭"这种古老的野蛮信仰在宋代确实再度兴起.  相似文献   
53.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原始宗教"、"宗教的初级阶段"其实所指是巫术;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是巫术是人凭借魔法的力量使役神,而宗教则是人对神的迎合和膜拜.鄂伦春人萨满跳神的"助日仪式"是一种典型的巫术以篝火和跳圈舞促进太阳高高升起和放射强大的光明.近现代萨满跳神形式与远古巫术原型的一脉相承性说明了萨满跳神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54.
殷周青铜器造型中有一种用人或兽顶扛肩负器物的形式.这种神器压负于人身或兽体的艺术设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细节化的构思方式或者巧妙的艺术处理.它是包含着原始宗教观念的一种母题性显现.应把它放到上古时代衅祭神器以及埋压巫术的文化背景中予以考察,此类造型与镇魇法术、埋牲奉神的内涵有关系.  相似文献   
55.
隐喻的力量——论民间巫术信仰的重要象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将本来的意义隐蔽在某种标志物后面或者经过某种比喻,曲折地反映某种信义的象征.正是由于隐喻的力量,使得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根本性的意指功能,赋予了巫术神秘幽邃及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6.
歌德《浮士德》中的神秘现象及主人公的巫士身份,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评论界应有的重视。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这些现象加以论述:1.巫术的动机:歌德从被视为异端的神秘主义著作及活动和基督教正统观念中接受了关于“巫术”的矛盾界说:前者认为它是超自然的力量,后者认为它是“否定”、“毁灭”的代名词。2.影响的焦虑:这两种界说交叉影响着人物形象和主题,作者对浮士德既爱又厌恶,既肯定又否定。3.欲望与毁灭。伴随着浮士德欲望追求的是一系列的毁灭意象,歌德采用巫术题材的意义正在于对正统、秩序、权威乃至文明的反叛与否定。  相似文献   
57.
中国早期文献记载了在历史上存在过的"老人自死习俗"的各种形式,但已失去了解释性。一些老人自死习俗在汉代之后的文献中始终被置于道德批判的视角下,另一些经过象征性仪式与文化解释的改变而得以在官方与民间同时延续下来;在民间历史中则不同程度保留着有关习俗与解释性传说;无论在古代文献还是民间叙事中,这些事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性早已被割裂、打碎,甚至遗忘;借助经典人类学理论,针对文献记载和现实遗存,理清其演变的规律,还原其共同的文化本质,建立起内在的统一的解释,可导致对历史文献和现实认知两个层面的民族记忆的重新认识和改写。  相似文献   
58.
两性社会地位的分化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它是诸多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根源就在于两性对社会控制力量的不同掌握.从历史学、人类学的视野来看,影响两性社会地位初步分化的社会控制力量主要表现在婚后居住方式、巫术对性别的不同选择、社会文化对女性的禁忌、战争的性别特征以及男子建立政治社会等五个方面.这些文化要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女性在社会地位的评价中逐渐处于不利的位置,两性社会地位的初步分化便因此而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59.
陕北有着极其浓厚的巫术性地域文化,强烈地影响着陕北人的心理构筑和生存观念,培养和塑造了陕北地区民众独特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人格品性。而在这一基础上,也极大地影响着陕北民间艺术在民间生活中的作用和存在意义,并形成与之相关的民间艺术的造型语言、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0.
在万物有灵的原始社会,色彩作为事物最鲜明的外在特征,被视为事物灵性的重要表现方式,因而受到先民的崇拜,并在原始巫术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社会各阶层对色彩符号的神秘属性、巫术功能观念的普遍认同,为君主借助五时五方服色符号自我神化,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心理基础。春秋战国以后,五时五方服色符号观念吸收伦常思想,与新兴礼乐文明相融合,增强教令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在君主"自我神化"、塑造"圣人形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王权主义从神化到圣化的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