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2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2272篇
社会学   12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Halliday关于“语言的社会符号性”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情景语境是一种符号结构,其三个 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决定了语义系统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本文基于对实际语篇的分析旨在具 体阐述这一理论,揭示语言符号的系统和功能的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篇分析与机器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译系统应该建立在具有语篇分析的大型语料库基础之上,语篇语料库内的原语和目的语文本不是单向、而应是双向或多向流动的网络系统。文本的译文也应该有历时和共时的区别,因为互文性已是翻译的某种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语篇分析与阅读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着重阐述语篇分析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分析语篇与语句之间的关系 ,说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之上 ,从而说明语篇分析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音辞篇》在音韵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一、它是汉语语音变异学说的滥觞 ;二、是编撰《切韵》一书的理论依据 ;三、《音辞篇》辨析声韵、精于审音 ,开一代韵书分韵正音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根据阅读理解的理论认识,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提出了大学英语高级阶段的阅读理解和篇章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 ,世界上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被借鉴到国内教学领域 ,这大大推进了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和完善。但是 ,导入这些教学方法的同时 ,应避免盲目走极端 ,相反 ,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即应把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语篇理解过程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角度讨论了语篇理解的过程及其心理机制。首先从命题、推断、局部与整体连贯三个层次上讨论了语篇理解的认知过程 ;然后从认知构件、认知理解模式对认知结构的模拟以及语篇处理过程中的资源限制三个维度论述了语篇理解的心理机制。文章最后指出 ,语篇理解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取决于研究方法的改进和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篇源自语言交际,是高于句子的层面,表示一个整体意义;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分属两个概念,应该区别对待。语篇对于连贯的依赖似乎更为明显:衔接方式得当但语义不贯通的话语不是合格的语篇,衔接方式不明显但语义贯通的话语是合格的语篇;立足于语篇的基础理论,有利于我们提高对衔接与连贯的理性思考,可有效地防止在语篇分析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微观、宏观与语用三个方面的衔接特征及在解读语篇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衔接手段的学习与应用,以便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降低解读语篇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