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42篇
  免费   1258篇
  国内免费   292篇
管理学   17997篇
劳动科学   1102篇
民族学   1659篇
人才学   2692篇
人口学   910篇
丛书文集   18362篇
理论方法论   4199篇
综合类   33817篇
社会学   7466篇
统计学   2988篇
  2024年   317篇
  2023年   1022篇
  2022年   645篇
  2021年   1146篇
  2020年   1131篇
  2019年   1439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1013篇
  2016年   1399篇
  2015年   2310篇
  2014年   6163篇
  2013年   5800篇
  2012年   6393篇
  2011年   7286篇
  2010年   6244篇
  2009年   7049篇
  2008年   8410篇
  2007年   5922篇
  2006年   5119篇
  2005年   3984篇
  2004年   3317篇
  2003年   3680篇
  2002年   3407篇
  2001年   2773篇
  2000年   1968篇
  1999年   752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423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付清松 《东岳论丛》2019,40(5):85-91
广义的不平衡发展是马克思在关于"历史之谜"的唯物主义致思中叩开的新的"历史之问",它在认识论深处触及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在历史辩证法立场上坚持具体统一性和灵活的客观性与必然性,拒斥抽象统一性和机械的客观性与必然性;在狭义上,他揭示了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和结构性前提,亦是其再生产的后果,更是其危机扩大再生产的伴生物。马克思的思想对于增强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的理解进而坚定"四个自信",抵制新帝国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剥夺性积累,巩固和扩大公有制主体地位从而规约资本的创造性破坏作用、防止地方的"底特律化"等具有认知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3.
44.
《社科纵横》2019,(11):10-1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5.
46.
《社科纵横》2019,(12):6-9
在新历史环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习总书记针对时代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成果已被写入党章,其具有的时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值得对其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分析,对该思想的时代价值展开全面探究,旨在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意义,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7.
48.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之后列宁通过对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俄国实现"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对"跨越论"的又一次成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论"的新发展,并在此驱动下向更高层次迈进。历史与现实证明:实现新的跨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适应基本国情是根本准则,坚定四个自信是直接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跨越"塔西佗陷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49.
孙莉玲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247-253
"双一流"大学建设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现代化的大学治理体系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凝聚、感召和动员作用,也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有力武器,是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磅礴力量,可以在政治定位上、价值引领上、机制建设上助力大学治理。因此,必须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一流大学内部治理的设计中提升引领力,在运行中强化感召力,在反思中增加信誉度。  相似文献   
50.
制度形态具有二重性:抽象性与具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就是抽象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在中国的具体化,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经历了一个"二次抽象"的过程,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抽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结合中国实际(具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抽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随着具体—抽象—具体的制度构建逻辑的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逐渐形成并具有了独特的内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认识有必要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与社会主义制度形态、资本主义制度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他三种形态以及"中国模式"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