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72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弘扬中华文化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是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面对文化同质化的挑战,应积极开展中华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中华文化的学校教育,开展健康有益的民族文化活动,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  相似文献   
82.
蓝天  高博 《管理科学文摘》2012,(20):132-132
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饱含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核心即——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需要用切实行动去践行。  相似文献   
83.
“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是我党的宝贵财富。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是实现昌都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需要,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4.
汉口回民小学位于武汉市民权路统一街,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1905年由热心同民教育的马刚侯、王福山、张福陔、魏墨卿、冯华甫、铁子成、于静斋等人在万寿宫清真寺内创办.  相似文献   
85.
<正>2015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弘扬者,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必须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自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当先锋、做表率。政治清醒、思想敏锐,在坚定信念上做表率。领导干部作为执政"脊梁"和社会"主心骨",必须严守党的  相似文献   
8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强调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章简述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大力弘扬国学科学对待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甚至由国内"热"到了国外。它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魅力和生命力,也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大力弘扬国学,在当前国学的研究、宣传、教育中怎样处理好"古"与"今"、"洋"与"中"、"知"与"行"、"专"与"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王黎  陈伟芬 《江右论坛》2007,8(10):46-4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存在"合理内核"是它可以传承不息的根本原因.在现代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字记录体.这一特点决定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极其必要.它不仅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深层教育目标.因此,如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文言文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从评选实践来看,“思想标准”是茅盾文学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在选取最富争议的“二为”方向、“弘扬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新人”三个方面来探究“思想标准”的内涵及其对茅盾文学奖的规约时,看到了原则的灵活性和当代文学的策略性之间难以弥合的内在矛盾。其责任并非全在于评委会的保守或者正统,它其实在更大的意义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及所达到的文学共识。所以,在茅盾文学奖的不断完善和“条例”所留下的广阔空间中,如何给予评奖更大的“思想标准”选择及其操作自由,也相应地成为评委会、所有的文学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规律出发,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系统地论述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路径,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