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红色藏品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也是当前国内各大博物馆的收藏主流。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小断增强,西方人更有兴趣探索和研究中国文化,这也使得红色藏品有了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52.
杨艳秋 《南都学坛》2003,23(3):27-30
明代中后期的史学领域内出现了私修当代史繁兴的浪潮 ,究其原因 ,则多种多样。明代实录失实与国史失修刺激了私家撰史的热情 ,通今之学与以史经世思潮是私家当代史撰述的社会要求 ,史料的积累和实录的流布为撰写当代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而个人因素和思想原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3.
艾学用  望之 《中华魂》2011,(12):46-49
艾学用同志:来信收到。我把署名茅于轼的那篇文章找出来认真地渎了,觉得你提出的问题很值得讨论。,这里涉及如何看待中国现当代史.特别是如何看待该文中所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对此很有必要弄弄清楚。我很乐意与你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54.
苏智良 《社会科学》2012,(5):157-159
中国当代史通常是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62年的历程,共和国史研究也几乎具有了62年的历史①。当然,中国当代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一般认为发端于1978年②;其正式的推广与展开,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历史学科里,当代中  相似文献   
55.
当代史研究的开展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写发生在身边的历史是历史学家群体不能逃避的职责.意识形态、材料、洞察力和判断力、利害关系、现代性偏见等种种因素制约着当代史的书写,但当代人写当代史具有后人所不完全具备的若干优势.此外,在"西方话语"的包围中重建本土史学、重现属于中国自身的历史,"从西方话语中拯救中国历史"也是当代史学研究亟需进行的一项功课.  相似文献   
56.
当代人作当代史是梁启超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之所以倡导当代人作当代史出于两方面的学术关怀一是追求信史的理念.以当代人之优势把亲闻所见记录下来,有利于史料的丰厚储存.二是史学经世的意识.从历史书写的角度来看,以当代为主,着重研究具有现实性的问题,能更好地发挥史学的效用.今天看来,他的理论与实践仍具久远的魅力,对当代中国史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7.
<正>[主持人语]一百年前,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帷幕。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但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们针对的问题、倡导的观念、提出的规划,却始终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今天的社会生活,也影响着今天每个中国人的言与行。当代中国人不仅生活在当下,更一直  相似文献   
58.
姜义华 《社会科学》2012,(5):155-156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档案的开放与整理,散失在各档案馆之外的无数文献、音像、实物资料的收集、保存和有效利用,对历史事件参与者具有抢救性质的采访、查询,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中,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原料,尤其是优质的原料,再高明的工程师也制造不出精美的成品。因此,要使当代史研究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确保能够深入  相似文献   
59.
历史教学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也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激励学生为中华复兴奋斗献身.  相似文献   
60.
徐有威 《社会科学》2012,(5):154-155
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建设应该有非常多的话题,但我深深感到,最重要之一同时更是刻不容缓的话题应该是口述史的收集和整理,即以最大的热情、最认真负责的态度,最广泛地收集和整理各阶层各个人群的口述史.两年前笔者开始进行1965 -1988年间的上海皖南小三线的研究,在此以这个课题研究为例,说明当代史研究必须高度重视口述史的收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