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杨富学 《民族研究》2015,(2):78-86,125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新入藏的一方《回鹘米副侯墓志》,内容简单,却有重要意义。从志文可以看出,墓主米公为回鹘摩尼教大师,作为回鹘使者常住于唐都长安,于唐穆宗长庆癸卯年(823)亡故,享年73岁。米姓本为来自中亚的粟特人后裔,志文称米公为"回鹘云麾将军试左金吾卫大将军",说明该米姓粟特人,经过融合与同化,有可能已变成回鹘大家庭之一员了。米公的去世,受到唐政府的重视与优抚,体现了唐与回鹘间非同寻常的友好关系。志文称墓主生有四男二女,可证回鹘摩尼僧是拥有家室的,有妻子儿女,与华化景教徒的舍俗姓传统迥然有别。通过考订此一墓志的相关问题,说明其对回鹘摩尼教及其与粟特的关系,乃至唐与回鹘之关系的研究,都是颇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92.
以曾引起广大读者热切关注的当代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为例,通过细读作品,指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即一篇散文的"诗意"和动人之处不只是由于其中所叙的故事,而是那经由作者简洁、细致和生动的笔触楔入文字的令人"终究意难平"的生命细节,是那"压在纸背的心情"。从修辞的角度看,作者通过一系列修辞手法来达成他散文的诗意,以及浸透、弥散其间的生命感。而从更深的层次来看,造就他语言的穿透力的是他独特的生命感觉,即他对生命尖锐的痛感和深沉的悲悯感,尤其是"齐物"感、全息感、生命与宇宙的共通感。  相似文献   
93.
明末清初,侯方域与魏禧、汪琬三家并举,其文章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一般认为,三家文章仍带明人习气,才情多而学识少,文章畅达有余而深厚不足。相对而言,侯方域因为后来《桃花扇》的渲染,他的“文章才情”更为后来学者所熟悉,但其“遗民心态”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易代之际的社会环境出发,依托侯方域自身的家世以及阅历,从公子性情、名士风流与遗民心态等方面,力图完整呈现侯方域文章创作的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4.
以编年的形式将颍国公傅友德的主要事迹系于一体,突出其卓著功勋,对其中某些史实作了考证,并就傅友德的一生及其冤死略作评论。  相似文献   
95.
海昏侯墓新出《春秋》类简牍,据北京大学简牍整理小组的整理和释读,发现与《公羊传》关系密切。海昏侯墓《春秋》类简牍,反映了西汉中期公羊学的发展状况,折射出公羊学与汉代政治的密切关系。依据所见汉代文献,对汉代人引用公羊学思想的事例进行细致梳理,可以发现,公羊学被广泛应用于当时政治、法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上自皇帝下至士人普遍引用的理论指导思想,对汉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6.
北宋末年,粱氏家族迁入平遥梁官村。金末,四世粱瑛降蒙,被封为五路万户,子孙承继,成为平遥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后由武转文,明清时期成为科举世家。梁家从元到清,曾进行过修建家佛堂、建家庙、修族谱、修祖坟等宗族建构活动,乾隆年间更是达到了宗族组织化建设的最高峰。本文试图从长时段的角度,对梁氏家族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探讨宗族发展与时代背景、地域特性等问题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7.
以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考察鱼部与侯部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侯部一等字与鱼部合流是上古楚方音的特点.提出这种独特的现象在<诗经>语音里无法得到解释,只能推定其另有来源.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地位的不断上升,楚语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展,到了秦汉时期,其它方言区也零星出现古侯部一等字与鱼部合流的现象,但楚方言区韵语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98.
晋伐齐是战国早期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对战国七雄并立形势的形成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为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宝贵材料。清华简《系年》与传世文献的相关材料表明:三晋伐齐的直接导因是齐项子牛之祸。项子牛之祸,可能是田和与项子牛联手谋害田悼子而引发的内乱。三晋利用齐国内乱,联合伐齐,攻入齐国长城。三晋伐齐后,先强迫齐康公入晋军会盟,又于公元前403年会同齐康公前往朝见周威烈王,正式获得了天子的策命。清华简《系年》表明,三晋称侯在前,命侯在后,三晋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军事和外交斗争,其国家政权的独立性才被周天子和列国所认可。  相似文献   
99.
从殷墟花东H3卜辞排谱看商代弹侯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09,30(1):15-29
H3卜辞主人"子"以向武丁献玉为始终,期间有弹射、祭祀、燕飨、弹侯事类的占卜.把"子"从事的这些事类与文献、金文结合研究,可以看出,弹射、燕飨、弹侯与西周春秋时期的择士之射、"乡饮酒礼"、大射的过程基本相同.H3卜辞"弹、祭祀、燕飨、弹侯"事类,反映了其主人"子"在武丁统领下"弹侯"活动一个完整周期.以地下考古实物印证的西周、春秋时期举行的带有养老、议会性质的乡饮酒礼、大射礼于一体的礼制,其实早在商王武丁时期,已经成为比较完备的政治制度.这对中华民族文明的探源,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