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40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31.
林艳梅 《江汉论坛》2003,22(11):53-56
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在恩格斯看来,并不是一个绝对乐观主义的理想进程,而是一个包含退步循环、波折反复、代价牺牲的矛盾过程;为实现人类整体的发展和延续,人类支付了个体牺牲、阶级灭亡、环境化等等沉重的历史代价。  相似文献   
32.
在社会发生转型的春秋晚期与战国时期,政治是先秦诸子不得不直面的重大问题。在这当中,儒法两家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注最令人瞩目,并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思想与哲学理论。作为各自学派集大成者的荀子和韩非,在儒法思想构成互补关系的战国晚期,具有可比较的价值与意义。道德是否具有工具性,能否作为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是荀韩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因立场的差异而使荀韩政治哲学思想分别呈现出道德于政治领域的弱化和政治的去道德化两种理论倾向与特征。这种既有继承又有推进的复杂关系,充分彰显了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由周制向秦制嬗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复杂历史面相。  相似文献   
33.
民主制度也不确保自由的实现,民主只是实现自由的一种手段。法国大革命的一个失误在于,把手段当作了终极的目的,以至于多数人的暴政出现了。形式上的民主不意味着是一种“善”。国家的宪政建设仅仅诉诸民主工具主义的逻辑而缺乏对民主终极价值的关怀,民主和自由的分离便将导致的出现。  相似文献   
34.
历史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人们讨论的重要话题,黑格尔站在历史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是一种历史进步的动力的思想,实现了对其前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超越。他的理论基点是人的无法摆脱的“自然属性”,从而肯定了的起源及存在的合理性。黑格尔“动力说”在批判继承其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的高度肯定了“”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科学地阐述了“”在历史进步中的积极作用,受到马克思、恩格斯赞扬,其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宝贵素材。  相似文献   
35.
儿童文学是"以善为美"的特殊文学门类,但是倘若认真加以考察就会发现,与此同时,""也普遍存在于儿童文学作品中,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人、物、势力;的环境与处境;的人性.""在儿童文学中的作用也体现为三个方面:使作品更刺激、更具张力、更有吸引力;批判社会,以期改良;丰富人性,巩固人性.与成人文学相比较,儿童文学写""自有其特殊性所在,主要表现为:其基本审美取向、指导思想是"以善为美"的,而其表现形式则多变形、简省、游戏化.  相似文献   
36.
唐朝诗人孟浩然从东都洛阳出发专程来游越中山水尤其是天台山 ,其路线有两点最为关键 :一是孟氏来天台山是从水路、从北面或北面偏西方向而来 ;二是来天台山的路线附近有一条名为溪的水流。这条溪非括州的溪 ,而是台州的位于天台山不远处的溪。因此孟浩然是从越州剡中沿着剡溪、天姥山到达天台山的  相似文献   
37.
在德国古典历史哲学的发展中,费希特上继康德的传统,下开黑格尔的先河.他的历史哲学做出的贡献在于:探讨作为历史过程本身的时间的起源;以历史中先验东西与经验东西的结合论证历史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将时间分为概念中的时间和编年史的时间,制定评判时代的标准;以历史中普遍东西与个别东西的关系论证世界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把全人类历史描述为理性战胜反理性、文明战胜野蛮的长期曲折的进程,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向全世界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8.
冯尚 《学术研究》2006,(6):132-136
寓言是近年文界衡量叙事文本的常谈,也是至高的尺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叙事方式发生剧烈变化,由此引起寓言文体的再生,本文讨论了此种文体生变的感知、认识上的“限度”前提,以及相随的道德和审美的新锐。当代寓言不仅彰显了物的“”德,也显示了存在者作为“物像”被思想遮蔽的论题,展示了物像的痛苦和死亡往往是无声的、可怜的,进而突破传统中大自然诗情画意的俗套,直逼其神秘而残酷的深处。  相似文献   
39.
一、概说“人性” 孔子曰:“性相近”,显见他认为有人性,且有共性:孟子云:“性本善”,几千年来,帝王们大概都以此说来进行人治。苟子以为“性本”,但他的学术没被董仲舒列为“正宗”,倒被蛮夷借鉴去法治了,以抑人类“之本性”。又有先贤搞平衡曰“食色皆性也”,并无善。左思主张“人有异同之性”。梁实秋和鲁迅也曾为此“”语相加:梁以为“人生的态度是歧义的.但人性的素质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的作品之基础”。而鲁迅先生以“香汗”、“臭汗”来两难,好在梁并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