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2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272篇
理论方法论   254篇
综合类   3100篇
社会学   352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时代“共同体”已然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作出的全新政治方略,既印证了现实呼吁,又体现了历史趋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构建经历了多次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其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支撑、以共享发展理念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路径并且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目标。在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之下,发展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02.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认为,“冷战”结束后,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因为自此形成的“新世界秩序”“债务国家”是导致存在“人权祸害”的原因。为了解决人权问题,德里达将希望寄予建立一种“新国际”,但直至目前为止,“人权祸害”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共识之后,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减轻一些“人权祸害”的,因为构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使德里达憧憬的“新国际”成为现实、实体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3.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对马克思"类本质"问题的再反思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性自觉和基本前提。人的"类本质"是基于人的"类能力"而次第扩展的超越于人的"种"特征的本质,它具体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的各种文明状态。基于人类整体性文明之上的生态价值观构成了人类整体性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核,而这一价值观的真正确定尚需人类生态文化运动的启蒙,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104.
老干妈,陶华碧的昵称,也是陶华碧创立的著名辣椒酱系列产品的品牌名称. 42岁以前,命运似乎有意考验陶华碧,让她经受了各种磨难.她出生于贵州偏僻的小山村,因家境贫寒竟然未能上学读书.20岁时,同一名地质队员结婚,几年后丈夫病逝,留下她和两个孩子.为了养家糊口,陶华碧卖过米豆腐,摆过地摊,也去过南方打工,但生活条件并没有好转.  相似文献   
105.
《中州学刊》2012,(6):2+223
为了庆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崔大华先生《儒学的现代命运》一书出版,深入研究和总结崔大华先生的学术思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于10月14日上午举办了"崔大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中共河南省委党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程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专家学者共4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6.
张爱玲的作品大都以婚姻爱情为主线,通过她笔下所描绘的女性在婚姻与爱情之间的无奈纠葛,展示出女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挣扎,以及女性因之产生的感情上的无奈和屈服。本文以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的感情世界为切入点,用张爱玲的作品名做小标题,并以此为主线,探讨了女性在情感选择时的被动与无奈,进而向现实屈服,放弃感情,为物质而结婚的共同宿命。  相似文献   
107.
面对魏晋六朝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敏感的文人学士深刻地体验到人生的变幻和生死的无常。因此,这一时期的小说是魏晋六朝时代文士生命意识觉醒的呐喊,在小说中所描绘的三类世界也无疑是这一时期文士忧患情怀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8.
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生死、祸福,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命运。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表现出了深沉的命运意识。由于命运的神秘性,因而命运意识能够赋予文学作品以深沉的形而上的哲学意蕴。要想让作品拥有永恒的魅力,深沉的命运意识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9.
《古船》塑造了一批在动荡历史中沉浮的女性形象,她们是洼狸镇宗法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在男权文化中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她们的命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她们身上美好的品德却成为苦难洼狸镇最绚丽的一道色彩。  相似文献   
110.
在历史剧的创作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是悖论依存的,两者以悲剧精神为联结点.历史剧中充分表现了人类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与自然、与命运不断抗争,超越自身局限,挑战世俗成规,在两难的境遇中决不屈服的悲剧精神.这是历史剧的真实性的体现,也正是其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