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9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6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点,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情理相融的教育方法,对于"两课"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2.
刑事和解在缓解纠纷双方对立关系、节省司法资源的同时会削弱刑罚的预防功能、损害社会民众的法制信心,对社会的发展及稳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或影响。刑事和解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通常取决于刑事和解适用理由的公开透明性、适用结果的合情理性以及纠纷双方和解意愿在和解过程中的被尊重程度。因此,我国司法机关在加大对社会民众进行刑事和解宣传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刑事和解处理结果的合情理性,另外,我国立法机关也应尽快完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63.
骈偶,以其独特的呈示方式,使《滕王阁序》的语言具有一种富于变化、又不失匀称的韵律美,在造境、抒情方面极尽其审美之功效。从形式规律上把握其语言特点,方可寻绎相关的情理内容。对“襟带”、“控引”二意的辨析,即是将这思维认识付诸表述的一个合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4.
65.
题解与导读社会民生呼唤我,这是法制社会与民生时代赋予人民法院及其法官们的使命和责任;法理情理正气歌,这是营造公平社会与和谐社会而人民法院及其法官们绕不开的新课题。“十一五”期间,睢县人民法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唯恐天平现倾斜,法情之间奏和谐。激浊扬清辨善恶,水城有你天地合。他们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活的灵魂付诸司法实践,瞄准焦点,抓住特点,强攻难点,以创新求突破,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全院工作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6.
张洪波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0(1):154-159
本文分析了胡适“新红学”之“科学方法”的具体构成与思想根源,指出胡适是将传统的乾嘉朴学的考证方法,与西方的科学实证思想,经过合并与嫁接,逐步构造出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指导思想的“科学”方法并将之应用于红学,而此一方法与《红楼梦》作品本身所提出的虚实互融的“事体情理”观是不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67.
吴柳财 《社会》2005,40(4):52-76
京剧《四郎探母》讲述的是宋辽两国交战,主人公杨四郎身处两个家和两个国的伦理困境中,而铁镜公主、佘太君、萧太后等人对情义的认同和坚守最终成全了杨四郎探母乃至回令的故事。晚清至民国,京剧《四郎探母》在民众当中十分流行,广受欢迎,但1949年之后这部剧却经历了四次大讨论,并屡次被禁演,而在解禁后又长演不衰。对四郎的同情和理解与对四郎“不忠不孝”“叛国投敌”的批评和斥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认为,京剧《四郎探母》所表达的传统中国社会是情理社会,而人们也正是通过以情理为基本取向的社会行动最终铸就了一个以情理为基本精神的社会结构。情理的根本是人伦,人伦精神贯穿于家国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68.
明代程朱理学弥漫嚣张 ,时风浸染 ,戏曲的风化味极为浓重 ,“三纲五常”的说教俯仰皆是。只要读一读《五伦全备记》、《香囊记》、《义侠记》等剧作 ,就不难发现 ,当时的传奇剧作家对负载着封建伦理的理想人格典范的啧啧称赏与苦苦追求 ,己走到了绝境 ,那几乎是理学思想或封建伦理道德的理念图解和化妆表演。这种恶浊之气当时就遭到人们的反感 ,所以当有“异端”横出之时 ,那股静默于水底的潜流便掀起了惊涛骇浪 ,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人们的观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进 :把人从神圣的伦理规范和枯燥的理学观念中拉出来 ,使其…  相似文献   
69.
每一种文化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历史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央。与其他文明相比,西方文明可能更是如此。这也是不同文明间冲突的根源。哲学家福山(FrancisFukuyama)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视西方政治体系为绝对真理,无可选择地凌驾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之上。这种观点令人质疑,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以“物理”或理智的行动,传教式地殖入所谓“比较高层次的文明”,无助于化解文明的冲突,相反会强化文明间的对立。只有通过“情理”的对话,即以同一层次的对话达到相互的理解,作为解决争端的基础,才能实现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和彼此丰富。  相似文献   
70.
在叶昼、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家的视角中 ,贯穿人物性格艺术真实性的核心在于“合情合理”。本文就他们人物性格理论中的“情理说”进行了阐述 ,同时对明清小说批评中人物性格“情理说”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大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