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甲:个人生活史虽然是在不同的生活场域中不断被构成的,但是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儿童来说,尽管其可塑性很大,生活交往的体验积极性对于人格的积极生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如我们前面所谈,学校交往不一定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72.
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皮埃尔·布迪厄是国际知名的法国社会学家 ,他的场域理论是其社会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场域这一概念和分析单位来自他早年的人类学研究 ,场域中充满着力量和竞争 ,个体可选择不同的竞争策略 ,资本既是竞争的目的 ,又是竞争的手段。场域有自主化的趋势 ,但场域本身的自主性又受到外来因素的限制。惯习是与场域对应的一个基本概念 ,惯习与场域紧密结合。布迪厄通过场域理论 ,为实践自己的社会学宗旨 ,为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 ,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73.
吴锦旗 《东方论坛》2011,(3):15-18,41
抗战时期成立的国民参政会是国家在非常时期进行政治动员和政治团结的组织工具,它是国内各党派和政治团体参与政治的一个场域,其中的教授派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教授派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影响,他们凭借其惯习在国民参政会上鼓吹政治改革,试图推动战时中国的政治发展,实现宪政民主。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布迪厄社会学中"惯习"、"场域"的概念入手,考察西方传教士受"西方中心论"思想持久影响在翻译实践中对中国典籍的归化和过度异化处理,撕裂性的介绍以及由此体现的权力话语和文化殖民倾向。在当今这个存在着文化等级、文化霸权的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翻译工作者理应肩负典籍外译的责任,恢复中国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和翻译生产场内争夺文化资本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75.
布迪厄的阶层场域论与阶层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鸿 《学术论坛》2005,(1):151-154
布迪厄的阶层场域论对我们理解阶层的形成很有启发。他认为,在场域或社会空间中位置相近的人,就构成一个阶层;而阶层的差异是由各种资本的实际占有量和资本的结构决定的;不同阶层的成员,总是在各自阶级惯习的约束下,带着自己特有的阶层秉性,进入不同品味的场域,并通过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来表明自己的阶层身份。我们由此得知,阶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资本要素,但也受惯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本文围绕乡村精英和利益间的关系,以20世纪初期乡村社会场域为研究范围,以乡村精英为研究对象,运用场域、资本、惯习来说明乡村精英隐退的原因,即由于国家权力的介入,改变了乡村场域的结构,弱化了场域中原有的资本,使以往乡村精英所获得的惯习在新的场域中再也无法获取利益,致使乡村精英纷纷隐退。  相似文献   
77.
从译者惯习角度,以葛浩文翻译的莫言作品《酒国》和《蛙》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翻译策略:通过对词汇变异、语义变异、语法变异三方面进行考察,得出葛浩文翻译《酒国》中语言变异时,采取直译和意译相协调的策略,而翻译《蛙》中语言变异时,更倾向于直译;描述葛浩文在翻译两部作品期间的译者惯习变化,进而分析“译者惯习”“翻译场域”“译者资本”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指出《蛙》比《酒国》更倾向于直译可归因于葛浩文日渐形塑的译者惯习、态势良好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场域以及不断积累的译者资本。  相似文献   
78.
《马丁·伊登》以反成长小说的书写模式,再现上个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政治现实。小说通过主流文化群体与亚文化群体之间文化资本分配的不均衡,揭示社会结构二元对立关系中存在的文化霸权;通过主人公马丁的文化身份重构,揭示文化权力的隐形运作方式;通过以马丁为代表的亚文化群体的反文化霸权话语再现文化政治斗争的战场。正是由于对文化政治主题深刻而多元的书写,《马丁·伊登》堪称一部美国文化动荡时期的文化政治生活史卷。  相似文献   
79.
性别偏好研究——潮汕地区一个村落的实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宽  黄晔 《南方人口》2007,22(4):13-18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人们性别偏好的集中反映,其严重偏离正常值的问题已经引起我国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引入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借鉴并补充场域-惯习研究范式,通过对广东潮汕地区一个村落的村民生育行为进行定性研究,解释和分析性别偏好现象.  相似文献   
80.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场域"和"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场域-惯习"论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布迪厄不仅阐述了场域和惯习的基本含义,而且分析了场域与惯习之间的多重关系;布迪尔的"场域-惯习"论在社会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