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3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005篇
社会学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正高考诗歌鉴赏一项历来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恐怕也和老师只是向学生灌输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鉴赏术语,忽视对诗歌本身的研读有关。本文通过对两首诗的"细读",来探求诗歌鉴赏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先读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和李商隐齐名,史  相似文献   
42.
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他们被合称为"宋四家"李唐作为承上启下的大家,以苍劲浑厚的"斧劈皴"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之先河,是南宋山水画新风的创格者和奠基人。马夏两人在师法李唐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成为南宋山水画的集大成者,影响画坛甚巨,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罗书华 《社会科学》2012,(3):166-173
长期以来中国散文学都是以文道、义法为主流,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散文学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审美论的发展。林纾虽然以古文的衣钵继承人自居,但并没有坚守"文道""义法"传统,而是以情性为散文之本,这就使他在散文审美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中,"意境"、"情韵"与"神味"三说最具代表性,突出地体现了林纾散文学的诗性特质。它们的出现为散文学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也为近现代散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散文学领域里提出"意境"、"情韵"、"神味"诸说,对于源于诗国的这些美学范畴,也是一种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4.
建筑与文学艺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具有相生相长的密切关系,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美,并且两者互为灵感源泉,互相深化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5.
程明君 《民族论坛》2007,(8):F0003-F0003
<正>银饰是湘西苗族同胞最喜欢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它色泽明亮,做工精致,造型独特,玲珑剔透,体现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46.
北宋婉约派的"倚声家之祖"柳永,其词缠绵悱恻、凄美哀婉,极尽韵味之致,处处凸现着意境美,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归纳起来,集中地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美学特征,韵味无穷的意境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7.
立足于传统中国画的意境美研究,通过总结其含蓄、空灵、诗情画意的意境特点,分析其对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借鉴作用,并且进一步基于时代的视角挖掘中国画的意境美,指出还原本真和以景诉情两大重要特点,试图探索新时代下,中国画的意境美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8.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绘画艺术得到了社会上高度的关注,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国画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体系,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特别大的积极作用.文章针对国画艺术中意境的表现形式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9.
在中国传统国画审美中,"意境说"是众多中国美学范畴中最精髓的一个美学范畴。"意境说"最早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象"的美学范畴雏形,到唐代诗词发展壮大时"意境说"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面对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大环境,需要艺术家更加牢固,更加深度化的理解与继承最传统最精髓的美学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50.
《高山流水》是我国传统古筝曲中的经典名曲,该曲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深受喜爱,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介绍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其艺术特色和审美意境进行了具体分析,期望为古筝教学者和学习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