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374篇
劳动科学   37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60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59篇
理论方法论   142篇
综合类   1724篇
社会学   387篇
统计学   4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唐君毅指出,人的心灵对于有价值的对象会自然产生爱慕之情,这种好善恶恶、愤悱向上之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即知即行的心灵活动。它所感知的价值理想,作为既真实又应当的命令,先实现于内心,再求被实现于现实世界。人的生命心灵中原始的至性至情能超越"我执"的限制与封闭,而达至我与他人他物的同情共感。这便是"分别我执"的超越,也是心灵的感通。唐君毅指出最充实圆满的宗教精神能展现天地人三才之道,源于人之精神超越性的最高表现。他以"超越的感通"来表示人的这个超越向上的向度。我们可以用唐君毅描绘人之仁心客观化为天心的历程来表示人在此的超越性。这是一种对人本身之"无限心量之具体内容"的深切领悟。如此向上超越感通的信心便是来自于人性中愤悱向上的好善恶恶之性情。  相似文献   
52.
互联网作为影响居民社会冲突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0),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冲突意识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社会冲突意识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还会通过社会公平感、政治信任感和社会信任感的中介作用对居民社会冲突意识产生间接影响。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冲突意识的影响,在中国城乡区域人群中具有差异性效应。此外,少数民族居民社会冲突意识水平显著底下,与受教育程度和主观阶层认同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3.
省委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推进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明确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4.
女性在跨国婚姻中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质性研究的角度,采用个案法、访谈法对6名女性在移民外嫁充当家庭主妇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婚姻背景下家庭主妇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偏低,涉外婚姻中家庭主妇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态令人堪忧,需要引起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5.
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还能提升自我约束力,耐力和毅力等等多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应开展文化活动塑造学生成功体验、组织榜样示范打造正能量效应、创造宽松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正确引导、强化自身目标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56.
探讨高职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其自尊水平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问卷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尊量表(SES)与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通过网络发放对国内262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母亲偏爱与被试的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被试的自尊水平及一般效能感水平也呈显著正相关,推论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能够预测被试自尊水平与一般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57.
"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获得感"的出发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获得感"追求务实,是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真正实惠。要实事求是地解释"获得感",就要从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得到满足的社会认知角度理解"获得感"。"获得感"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解决好现实问题并规避社会的物化现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获得感",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58.
59.
现代多媒体,尤其是班班通,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演示参与课堂,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多媒体班班通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班班通全面融合了软件以及教学资源,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以变革与发展。现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作阐述,以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0.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高校各个专业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也因此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面临诸多压力,许多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心理,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而有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自我效能感角度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状,找出了出现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并探讨了教师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对症下药,提出了缓解压力、消除职业倦怠心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