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9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70篇
管理学   885篇
劳动科学   49篇
民族学   305篇
人才学   190篇
人口学   169篇
丛书文集   2707篇
理论方法论   553篇
综合类   7174篇
社会学   1217篇
统计学   704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573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507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496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935篇
  2013年   794篇
  2012年   1011篇
  2011年   1013篇
  2010年   963篇
  2009年   804篇
  2008年   966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梁绍连 《科学发展》2015,(1):107-112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增长格局加速分化;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常态"特征显著。上海经济的"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结构发生根本改变,表现为新阶段、新增长、新结构、新动力、新空间、新风险。要用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即:服务业提升、城乡一体化、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33.
蒋立业 《城市观察》2015,(4):172-178
田子坊作为一个城市空间,它的再生与开发实际上不过是空间的意义再建构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创造出的文化意义,符合了当前文化消费的符号逻辑。因而,在经历了空间意义转化为符号消费对象之后它完成了商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
35.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选择德语中14个表征空间性状的形容词,探究其时间映射特质。研究发现:长/短、大/小、远/近、高、深可表征时间,其余则无法表征时间。具体特质如下:存在“一维>二维>三维”映射维度等级;存在“长短>远近>高深/大小”映射宽幅等级;正向形容词比负向更易表征时间。这种映射特质主要与时空相似性、认知思维及隐喻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3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49-52
赛博空间是人、符号、数字和信息相互链接形成的数字化虚拟实践空间。虚与实、真与假、多源性与多向性、主体自由素养既提高又减弱、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性,使赛博自由的生态环境呈现出既分裂又整合的二向性特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赛博伦理,完善赛博法规,强化赛博技术,为人的自由实践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有序的赛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7.
主持人寄语21世纪外国文学依然用艺术方式追寻与审视历史进程、表达思想,其中美学和政治争论的中心常常又是语言跟世界的关系。作家们大都在感悟人类文明智慧的同时,对这一文明本身又抱有矛盾的态度,或加以正面表现,或加以拒斥反省。由于身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他们在叙事视角、审美追求、呈现方式和行文品格上又各有千秋,但都不同程度地积极回应、参与或批判全球化进程,并在对20世纪文学传统的继承中展现人类新的自我与心路历程。作家们通过绘制、窥  相似文献   
38.
39.
声音     
《青岛画报》2015,(1):5
新机场建成后,将与首都机场构成"一市两场"的发展格局,将共同推动北京城市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未来将形成沿北京市南中轴布局的新经济增长带,有望实现北中轴经济带与南中轴经济带的全线贯通,并与长安街沿线形成两轴交相呼应,推动北京呈现出大"十"字形的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建设北京新机场  相似文献   
40.
社会空间研究的实质是植根于社会活动之中,实现"社会—空间—时间"的辩证整合。然而,现实中的关于社会空间的经验研究导致社会与空间的研究分裂,而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研究采用静态分析模式,缺乏时间性。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空间不是原质,只是物质存在的环境,以社会空间为对象的研究难免会出现偏重空间和偏重社会两种倾向。社会空间研究要走出误区,必须克服学界流行的时空分裂态度,重视时间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