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6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葛琳 《社会科学论坛》2007,4(16):183-187
辛弃疾在被迫闲退期间以陶渊明作为自己的精神榜样,这与文化背景、时代气候相关,也与他们相似的经历有关.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是从陶的闲适入手的,但因为他的性格、气质等因素和南宋的思想潮流使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产生了扬弃,由最初的在山水田园的恬静中与陶隔世唱和转而追慕陶的豪放气概.区别于以往对陶静穆的接受,辛弃疾以英雄词人的立场树立了接受史上陶渊明豪放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探寻历史发展动力的正确途径、揭示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看待世界历史的形成和自由的进步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上对黑格尔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93.
傅有明  蔡秀英 《云梦学刊》2006,27(3):126-127,160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现代大学理念是在扬弃与超越历史传统和吸收与转化世界先进观念的基础上不断地变革、丰富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在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追求理想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94.
功利论、道义论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英敏 《东南学术》2002,(1):140-145
功利论与道义论是传统规范伦理学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在人的伦理行为中起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则是传统规范伦理学的积极超越与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95.
宇海金  刘付春 《兰州学刊》2006,(6):18-19,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概念,并结合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提出了以扬弃异化劳动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学说。从中明显地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分析,远远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预示着“新唯物主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96.
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两者在历史定位、扬弃对象、价值含量上是有区别的 ,而在进步方向、价值取向、实现基础和现实需要上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有从理论上深入把握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才能加强对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97.
几千年以来 ,中国书法对日本是作为母体与“根”而存在的。只有日本不断地向中国书法学习、汲取 ,却不曾有过作为“母亲”的中国书法逆向地向日本书法这个支脉进行取法的历史现象。但在日本明治维新和二战投降的这两大历史时期 ,日本书法依靠来自西方的冲击与激发 ,开始摆脱作为中国书法从属地位的处境 ,走向了独立自主的新的体格 ,而身处贫穷落后的清末民初与封闭保守的上世纪中叶的中国书法 ,却以不同方式开始了对日本书法的逆向回输。本文对近百年来中国书法对日本的逆向回输的基本事实以及其内容、方法、结果进行了大致的排比 ,对60年代和80年代以后这两个重要时期的书法交流活动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并通过理论上的从译介到比较研究和创作上的从模仿到生态超越这两个课题的设立 ,最终勾画出近百年中国书法与日本书法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98.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明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要想在21世纪走在人类文化的前列,必须在充分发挥其自身文化内在活力的基础上,排除自身文化中的过了时的、可能引向错误的部分,大力吸收其他各种文化的先进因素,以适应当前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99.
审美性与社会性是任何一篇文学作品必然具有的两种价值指向,前者较多非功利色彩,后者更具功利性成分。二者作为阐释方式都具有其合理性,但文学之为文学,审美性则是文学的本色。对《雪》的解读,也必须超越既有的社会学层面,从而向人性的更深层次掘进。  相似文献   
100.
儒学对中国以及东亚诸国的文明发展影响巨大,这种影响至今犹在.儒学发展的本身是一个不断扬弃、吸纳的过程,儒学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展示也是继承和创新的结果.当前,在文化全球一体化、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大环境中,儒学要想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更加大有作为,仍需要不断地扬弃、汲取、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