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34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224篇
人才学   7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913篇
理论方法论   155篇
综合类   2207篇
社会学   512篇
统计学   5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陈平原 《学术研究》2008,(1):127-137
在一个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饮食从来就不仅仅是营养或美味,而是包含了太多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味蕾的感受、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氛围以及文人的想象,附着在具体的食物上,大大扩展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在众多意蕴闳深的食品中,栗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已深深嵌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当和故园之思联系在一起时,炒栗子甚至变成了一种政治一文化符号.今人之欣赏糖炒栗子,除了苏辙的旧时秘方,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郝懿行的精彩考辨,周作人的苦涩文章,还有各自多姿多彩的口感与记忆.正因为其意蕴的丰富多彩,糖炒栗子成了敷陈"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的绝佳题材.  相似文献   
42.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政治界所关注的依然是那个尚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如何使中国走上一条国强民富的现代化道路。围绕着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的探讨到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呈现的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着重讨论农村问题,特别是在抗战以前,由“深入民间”逐步汇聚成的“乡村建设”运动。 从社会学研究与应用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村是一片广阔而尚未开垦过的田地。要研究中国平民的生活,一定要研究占人口总数80%的农民的生活;要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农村问题。于是,正像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将都市作为社会学的实验室一样,乡村成了中国社会学研究、应用的实验室。以杨开道为首的近代中国社会学者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43.
尼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现代西方浪漫哲人的代表对回忆(记忆)在现代浪漫哲学和浪漫美学中的审美超验功能及其价值均有深刻而独到的论述,这些论述无疑道出了回忆(记忆)的审美超验力量在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困境中所具有的特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4.
妙悟是在抽象思维转移为形象思维,有意识转移为无意识的链条上产生的。转移的条件是熟参。如果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重复千百次之后,就会化为血肉积淀;只要有意识活动,特别是形象思维的有意识活动反复出现,就会积淀成无意识。最重要的无意识活动是前记忆。妙悟的本质特性在转移观点的审视下被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45.
隐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意识的提升对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实验表明:很多比喻性用语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喻题或源域,用喻题或源域来对词汇进行归类有助于记忆生疏的比喻性用语。因此,有必要多组织一些旨在提高语言学习者隐喻意识的课堂活动,将隐喻意识变成词汇习得的一个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46.
成吉思汗祭奠是蒙古族祖先祭祀的流转与发展,本文在梳理成吉思汗祭奠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文化现象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黄金家族后裔历史记忆使然。纵观成吉思汗祭奠八个世纪的历史,它在人们追寻历史记忆目的下被推延,并在不同朝代赋予不同的记忆内容,直至形成为鄂尔多斯地区的祭祀风俗。  相似文献   
47.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4):66-67
在我们寻找抗战期间的亲历者的时候,从南京市档案局传来一条线索,在迈皋桥有一位老人曾经在抗战期间偷偷给新四军送过4次枪。  相似文献   
48.
最近几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并且愈益重视学习的原理在学校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不管人们认为教学应由教师、教科书编写者,还是应由课程编制专家来设计,他们对于在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中学习起关键作用这一点,看来认识一致的.倘若对研究学习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果加以考虑,就常常会发现与下述情况有关的教学问题.1、为使学生学得最有效.学习任务应如何呈现?2、当学生从事某项任务时,应当要求或鼓励学生本人进行什么样活动?3、必须向学生提供什么样才能确保任何可得的东西,且可用于今后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在教育中是一直存在的.今天作出的回答不完全等于昨天作出的回答,明天的回答又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之所以有这些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断地加深了对人的  相似文献   
49.
洪山戏是流传于皖东来安、天长,以及江苏扬州、六合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脱胎于明末清初的傩,因而具有鲜明的仪式性、祭祀性特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其加以改造,使其一跃成为“抗战戏剧”,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宣传和群众性文艺普及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对淮南大众剧团的洪山戏演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剧团在演剧活动中呈现出演职体系规范化、舞美式样成熟化、宣传手段多样化以及管理制度系统化等特点,洪山戏也逐步从“香火戏”发展成为“红色戏剧”。淮南大众剧团在演出模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戏曲改革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0.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抗日的民族政策和联合各民族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建国主张。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西北蒙回民族为主要对象,党将民族政策的研究、实践和探索贯穿于边区党组织建设、法制建设、机构机制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党的民族工作在边区的制度化,辐射和吸引边区内外更多少数民族参与到抗战建国中。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工作实践,是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在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战的同时,在陕甘宁边区这个地理空间进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尝试的一个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