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31.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先诉抗辩权的成立要件、行使方式与效果、先诉抗辩权的消灭等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完善相关立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2.
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是分属于英美法和大陆法两个概念,是合同理论的重要部分.分析二者运作过程并对两者加以比较,对合同立法的完善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3.
论《合同法》删除预期违约制度之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在合同法中并存,导致二者适用上的冲突与混乱.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所针对的问题均可在大陆法系现有体系框架内获得救济,为保持已有的、完整的抗辩体系,合同法没有必要引进预期违约制度.建议以司法解释应急需,在适当时机修改合同法,删除预期违约制度,保留并完善不安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34.
完善新《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是在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和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基础上,吸收了各自的优点而设立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制度,可谓立法上的一大创举。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设立,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规范市场交易具有重大意义,但就其某些条款而言需要有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35.
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是保证双务合同中,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在后履行一方财产状况发生恶化,危及对方债权之实现时,所享有的一种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是一种自助权,与违约责任的构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对等性,维护了履行合同的公平原则,维护了交易秩序,保障了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36.
我国《合同法》引进了英美法独有的预期违约制度,但与其相比也有所不同,综合来看,我国对预期违约的规定有不足之处,应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7.
张海燕 《学术论坛》2001,(4):139-141
本文阐述我国合同法增设的拒绝履行权,强调合同当事人要享受该权利,就应当在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按约定履行合同,且未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行使,并要严格按照该权利的条件进行,否则,等于自身违约.拒绝履行权的规定有助于合同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  相似文献   
38.
相对人抗辩权的存在与运行是实现法治行政、和谐行政的重要因素,因而必然要求妥当的保障.文章从行政听证过程的新视角展示了相对人抗辩权保障的理想图景:行政告知是相对人抗辩权的事前保障;公正的行政主体听取抗辩是相对人抗辩权的事中保障;行政说明理由是相对人抗辩权的事后保障.  相似文献   
39.
预期违约制度本是英美合同法的一项制度,我国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借鉴和吸收。其问题在于我国缺乏对于逾期违约种类的具体规定,导致默示的逾期违约类型在立法上的缺失;对逾期违约中守约方的法律救济手段也较为单一,在适用上存在着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冲突。建议对默示的逾期违约作详细规定;进一步丰富法律救济手段;从整体制度上考虑废弃不安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40.
不安抗辩权制度源于德国法,是大陆法系的一项传统制度.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不安抗辩权,为防止合同欺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交易安全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仍然有其不足之处.本文希望通过对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主体、权利人的举证责任以及界定"适当担保"和"合理期限"这些问题的探讨,以促不安抗辨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