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鉴于《民法典》以“债权形式主义”为主的物权变动模式,在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的双方返还中,返还原物的请求权可以是物权请求权,返还价款的请求权则只能是债权请求权。返还双方权利的不对等可能导致双方利益失衡。基于《民法典》第157条对双方返还“同时性”与“对等性”的内在要求,宜赋予返还当事人拒绝返还抗辩权。若一方不履行返还义务,另一方可准用《民法典》第525条的规定,以拒绝对方要求相应的返还的请求。在双方陷入“返还僵局”后,返还原物义务人可对标的物进行变价,以所获价款优先清偿其债务,以实现《民法典》第157条的立法目的。拒绝返还抗辩权原则上采“存在效果说”,但对于变价效力与优先效力的行使,宜采“行使效果说”。  相似文献   
72.
论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源于英美法系,分成两种形态: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不安抗辩权源于大陆法系,其功能与默示预期违约相似.两者既有重叠又互为独立,我国新<合同法>对两者都进行了继承.  相似文献   
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仅规定了债权让与中债务人的抗辩权,但是债务人能否放弃抗辩权以及放弃抗辩权的效力如何却被学界所忽视,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比较境外关于债权让与中债务人放弃抗辩权的规定,认为在交易活动中应限制消费者放弃抗辩权,否认其约定的效力。我国应对放弃抗辩权的主体进行区分,明确其作出放弃的方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74.
不安抗辩权是我国合同法确立的一项全新的合同履行制度,这里在分析不安抗辩权法律渊源的基础上,就不安抗辩权的四大主要构件进行了阐释,并结合中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就不安抗辩权行使中的多重法律效力和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不安抗辩权应注意的问题,诸如对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债务履行时的证据收集、注意"合理期限"的界定与适用、注意不安抗辩权与违约责任请求权的竞合,以及注意区分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合法与违约不法行为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5.
纳税保证可分为一般纳税保证和连带纳税保证。在一般纳税保证中,纳税保证人依法享有先诉抗辩权,它具有防御性和阻却性。纳税人住所地变更、在破产程序中税款未得到清偿的以及纳税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先诉抗辩权的,纳税保证人不得提起先诉抗辩权。  相似文献   
76.
《民法典》第687条规定了一般保证责任和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在债权人仅起诉一般保证人时,就是否要追加债务人为共同被告的问题,现行程序规范不仅相互存在冲突,且都无法与《民法典》第687条的实体规范有效衔接。为此有必要以实体规范的实现为目标,对《民法典》第687条进行实体与程序的交叉解读,并依据《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诉讼形态识别标准,将此类案件定性为可分之诉,根据原告是否追加债务人的不同意愿,分别适用普通共同诉讼和简单诉讼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77.
78.
权利失效制度是大陆法系统基于民事诚信原则,创设于权利观念和制度较发达时代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对防止权利滥用,平衡民事主本间的利益起到调整作用。然此制度在国内尚缺专门性研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陆法系权利失效制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侧重对其适用范围、权利失效效果及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关系作了区别与探讨,以期对我国民事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9.
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为保护当事人双方的经济利益 ,鼓励交易 ,减少经济损失 ,保障交易安全而设置的一种相类似的法律制度。文章分析了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这两种制度的内涵、外延、相互间的区别以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反驳与反诉是民事诉讼法学上的重要概念,在实践中对反诉和反驳争议较大,直接关系到民事主体的权益,而民事主体的争议往往都是因其实体权利受影响而引起的。文章试从民事主体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出发,并结合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更之诉等各种诉的种类来分析反诉与反驳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