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期后背书是票据法中的一个理论难点。对于期的规定,世界上就存在三种不同的标准,但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对期后背书的法律效力加以限制。本文从考察期后背书的效力出发,探讨了期后背书持票人的权利。笔者认为,我国票据法第36条存在诸多漏洞,建议直接借鉴大陆法系的做法,对其进行修改,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
基于保证债务的从属性,保证人得主张主债务人享有的抗辩权、抵消权;基于保证责任的补充性,一般保证人可享有催告抗辩权和先诉抗辩权。保证与物保并存时,保证人不一定享有要求先执行物保的抗辩权。  相似文献   
93.
商业信用票据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防范票据风险,增强票据流通的安全性,《票据法》有条件地承认票据的抗辩权。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行使票据的相对抗辩权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4.
笔者针对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新建立的一些合同制度 ,从理论及实践角度作了探讨 ,旨在阐述其对这些新合同制度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95.
论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诉讼时效完成后产生何种法律效力 ,直接关系到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能否实现。对此 ,文章从诉讼时效的效力状态、范围、时效抗辩权的行使以及诉讼时效完成后的给付、时效利益的抛弃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6.
中国《合同法》第68条规定的抗辩权是一种全新的抗辩权,宜将其称为先履行抗辩权,它是对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的"扬弃",它与英美法的预期违约制度的异同也客观存在,二者可以兼容。本文重点比较了这三种制度的异同,并就如何有效衔接先履行抗辩权与预期违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7.
诉讼时效制度的利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时效涉及权利人、义务人和第三人三方利益,此三方利益形成诉讼时效制度应予处理的利益结构.本文主要运用法律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该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诉讼时效制度的构造,在权利人方面以权利人与因理论为其构成要件.在义务人方面以拒绝履行权为其表现形式,在第三人方面则授予其独立的对抗利益,以此达成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诉讼时效援用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什么主体能够援用诉讼时效制度进行抗辩。自罗马法以来,关于诉讼时效的援用就有一条通行原则,那就是法院不能主动援用诉讼时效方法。现在,这一原则已经为西方各国所普遍接受,然而我国对于诉讼时效援用问题的法律规定却不完善。文章通过分析诉讼时效制度援用的内涵,并且对比国内外相关规定,得出"诉讼时效制度只能由当事人援用,人民法院不得主动援用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其法理,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9.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00.
在行政主体权力、行政主体义务与相对方行政抗辩权三者的关系上,行政主体义务直接源自于相对方行政抗辩权并决定了行政主体权力。行政主体义务以相对方行政抗辩权为目的,是相对方行政抗辩权的根本保障。它在更新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行政观念、塑造与彰显行政相对方主体性地位、有效实现行政主体权力目的以及科学合理化构建行政责任与行政救济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