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00篇
  免费   1228篇
  国内免费   280篇
管理学   7056篇
劳动科学   227篇
民族学   1288篇
人才学   1430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1371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741篇
综合类   23153篇
社会学   4535篇
统计学   199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1031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1263篇
  2020年   1124篇
  2019年   1361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1121篇
  2016年   1330篇
  2015年   2112篇
  2014年   4239篇
  2013年   3761篇
  2012年   3829篇
  2011年   4027篇
  2010年   3623篇
  2009年   3779篇
  2008年   3853篇
  2007年   2809篇
  2006年   2467篇
  2005年   2279篇
  2004年   1898篇
  2003年   1771篇
  2002年   1581篇
  2001年   1477篇
  2000年   1118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论认为,作出决定的行为会引发认知失调。群体极化理论认为,群体作出的决策会较个体决策更为极端。群体身份认同理论认为,对群体身份的认同会引起内群体偏袒。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英美刑法将达成不法协议作为共谋罪的处罚对象,有助于打消共谋者参与共谋的念头,避免共谋者产生认知失调;在极为早期的阶段瓦解共谋犯罪群体,避免更为极端决策出现;弱化共谋者的犯罪群体身份认同,实现法益保护的早期化。这一视角对我国刑法学研究共谋罪规则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过程。但民族复兴思潮发展到"民族复兴运动",则是1931年以后之事。它率先起于民间,本只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位不久的国民党当局所运用。国民党一方面输入传统儒家精神,一方面公开鼓吹独裁救国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在多种合力推动下,1930年代中期"民族复兴运动"进入舆论论述高潮。这些论述涉及到"民族复兴运动"的总体阐释,也涉及如何结合各自的行业或从事的事业贡献于"民族复兴运动"。时人迫切希望"运动"能落到"实处",但落实不易,"高潮"成"高调"。  相似文献   
13.
民国年间基层官绅作为地方社会的建设和舆论引领者,亦主导了地方志的编修,通过考察民国年间山东所纂修各县地方志序文与凡例的文本话语,可以认识到在共和之后的社会变迁中,基层官绅明显感受到时代的不同,他们期待共和政治的理念与实践,关注社会民生,并且希望在伦理道德领域实现传统文化的应势转化。这种在政治领域积极革新,在社会领域走向下层,在文化方面致力于传统理念的适应性转化,构成了民国年间基层官绅在时代变革之际的独特认知。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中国"一词具有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政治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认同亦指向这几个维度,它们常常交织混杂在一起,互为因果、密切关联,在历史上因时因地因族而异,在不同情势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叠性"。清前期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统治者深入思考夷夏问题和正统问题中不断强化,"中国"一词的"国家"内涵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清人国家认同的自然符号。清前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形成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做好了历史准备,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实现整体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5.
美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重视,但是,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接受教育相脱节,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于美学理论,增强教育的愉悦性、可接受性不失为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国有企业的基层组织,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国有企业构建强有力的基层党建思想政治保障体系,能够提升基层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为国有企业增强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坚强的基石。本文从构建基层党建思想政治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主要载体和保障机制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时代,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工具助推着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社交媒体和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政治传播的目标和策略上展现了独特的依存和"共谋"关系。社交媒体的使用挑战了旧媒体的传播逻辑和传播形式,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信息传播、选民动员、社会舆论引导、政党领袖形象塑造、政绩和合法性宣传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传播策略上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紧紧围绕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注重民粹主义的风格和修辞,并基于道德和身份框架设置议程,以实现民粹主义目标。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以民众的名义试图构建政治纯粹性的集体幻象来掌控权力的同时,也给欧洲的民主制度、民众心理、政治秩序和政党格局带来了一些现实的隐忧。在新的媒介传播平台推波助澜下,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未来的发展动向值得持续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19.
任房 《生存》2020,(5):0125-0125
众所周知,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加注重德育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坚持以生为本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逐步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围绕如何开展德育教育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茂名市具有重视地方特色经典文化建设的传统,因此孕育了地方文化创新的动力。从茂名市重视文化场馆建设、重视文化资源建设,再通过文化积累间接获得各种社会声誉的案例说明地方的文化创新离不开地方特色经典文化的传承、传播。同时,也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文化创新规律在教育机构也应得到应用,例如,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开展地方特色经典文化的教育、传承会有利于输出具有乡土文化情结的好学生,提升教育质量,激发每一位本地青年学生都来参与文化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