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治道"作为中国思想史中本有的概念,其广义的指涉范围包括了中国古代学者们针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学说、思想等构成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知识体系,而其论说范围意味着"(理想的)'治'如何可能"的问题本身。古代思想家们从不同的层面、角度表述了其各自所理解的"治道",并非基于相同的支点命题预设。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一生著述丰厚,集中体现其治学宗旨的是其历史哲学著作:《黄书》《噩梦》《宋论》《读通鉴论》《搔首问》。在这些著作当中,前四部学界研究较多,《搔首问》则较少被关注。从“朝政”“吏治”“学术”“士大夫”四个方面对《搔首问》进行解读,可得出以下要点:其一,《搔首问》是王船山整个历史哲学的“一斑”,不能反映全貌,且理论系统性不强;其二,“一斑”内容之间只具有现实关联性,理论系统性、逻辑关联性不强;其三,所问为“人问”而非“天问”;其四,所论为“治道”而非“政道”;其五,所论“治道”非常详细、深刻。  相似文献   
13.
冯契创立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提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在政治哲学昌盛的今天,能否提出"化理论为政道",即依据"智慧说"的原则对政治哲学作出一番探索?在冯契的"智慧说"中,至少提出了如下可以成为政治哲学原则的观点:(1)冯契的人道原则与平等原则、多元论以及中和论的对应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肯定了人的有限性,为衔接现代政治原则奠定了基础;(2)冯契"群己之辩"的提法突出了理性在民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且具体提出了"百虑一致"的群己之辩过程,将之明确指向批判(理性)专制主义,具有民主意蕴;(3)冯契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政治实践智慧,即默会知识在政治实践领域的运用,但这方面的工作仍需后学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4.
任锋 《天府新论》2015,(3):16-21
作为现代新儒家政治哲学上的一种概念突围,牟宗三先生的政道与治道论为现代秩序重构开辟出了一个本源性的理论再生视野。民主理念代表的公共精神被视作儒家天理意义上的现代秩序构造性原则。当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反思性资源来审视此种政道论的思想价值与理论缺陷,而由之形成的中国政治传统智慧的再提炼与开拓也需要在一个更为宽广的共和宪制视野中寻找新机。  相似文献   
15.
书屋     
《决策》2009,(4)
政道:仇和十年》包永辉徐寿松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这本剖析改革家仇和从政历程的书,让中国重新开始审视改革之道,而一度成为"最受争议的市委书记"之称的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政道     
孔子引领了儒家的政治热忱和经世品格。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政治首先表现为家政向国政的演进,这种演进的基础是德政一致和德位两分;其次展现为对僭政的拒斥,这种拒斥导致了政、治两分和正政的切身性和自下而上运动;再次呈现为以自正为起点的风化政治。风化政治基于德性的垂范作用。孝悌为政、僭政非政、风化政治,三大支点相互结合成就了孔子的政道。这种政治理解同时也以政治本有的教化性为基底,政教合一正是孔子政道之所以成为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奇迹的理论认知可以拓展为包括已经取得的经济治理与快速发展奇迹、政治治理与长期稳定奇迹、社会治理与全域和谐奇迹,以及正在迈进的文化治理与文明崛起奇迹、生态治理与天人合一奇迹、政党治理与共生共益奇迹六大奇迹。在国家治理奇迹理论认知拓展的基础上进行文献回溯和总体评析,认为已有解释路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作了有益探索,但是存在机械剥离和碎片化解读的理论困境,因缺乏学理贯通性和理论整合性而丧失了学术说服力。以"政道领航——政体再造——治道演进——治体优化"为新的解释框架对国家治理奇迹的成就路径和生成逻辑进行了剖析,进而指出了国家治理奇迹再造的目标指引和建设方向,指出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推进治理迭代,打造中国式善治,实现国家治理奇迹再续再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