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对清代金石书画运动对后世绘画的影响之研究,明晰金石书画运动既是对青藤白杨风格的认同又是时清初野逸画派的继承和发展.隆万之变对绘画的影响是深远的,文人画家身份地位发生转变,绘画规范性标准也随之变化,戾家和行家相互影响融合出现合流的状态.中国画在隆万之后,追求文人综合学养是绘画学科的终极目标,强调个性抒发,注重笔墨程式的精妙,绘画表现语言日益丰富,呈现了诗书画印的四绝程式,文人画大写意画风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2.
从书法与绘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同一性角度出发,分析早期工具和材料对书画笔法的影响;同时论述了书画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发展,以及笔墨的根本最终使两者在文人画中走向审美上的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从"自娱"、"修养机制"、"引书入画"等方面论证,文人画之业余品格是构成文人画文化性格之最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任何艺术的成熟、繁荣决不是单个因素的作用,而是那个时代甚至相承续的几个时代的各种因素共同整合的结果.山水画萌生于魏晋南北朝而空前繁盛于五代两宋,其原因主要是大唐文化的影响、五代两宋的疲软分裂的时局、文人画士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5.
胡友慧 《船山学刊》2007,63(1):114-117
画与诗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呈现出主题含蓄、音韵和谐、语言凝炼、意境深远等共性特征。本文试图解析诗和画的共性特征来谈文人画的“诗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是美术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永恒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得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在与各种文化激荡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传统派、现代派、融合派等各种形式相互生辉,使中国画的创作出现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7.
墨戏是中国绘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属于文人画的传统。从创作主体来说,主要是文人画家以游戏态度,来抒写当下的审美意兴。墨戏与写意密不可分。在艺术表现上超越规矩法度,创造出新奇的审美意趣,即画论家所谓的“奇趣”、“天趣”。但对创作主体的精神境界却有着特定的要求,即重逸轻俗。从某种意义说,墨线更能体现中国画的审美走向及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略论文人画审美精神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的前途已成为美术界的热门话题 ,中国画是民族精神与思想在美术领域具体表现 ,它的发展命运关系到中国古典思想与精神的传承 ,也关系到中国文化在新世纪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如何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保持自己的风貌而又有所发展。本文就传统中国绘画的代表———文人画 ,其审美思想的发展脉络作一番简要论述 ,旨在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文化的局部单元,中国当代油画如何以自身独特的文化身份进入全球时代,如何利用中国本土文化资源,如何给油画这种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打上中国文化的印痕,如何在学习西方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精神的同时而不被其同化,如何能够一以贯之中国传统人文特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仔细思考。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雕塑中,有许多相关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文人画自古以来都是作为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士大夫抒发胸臆的一种形式,因而其作品究其根源必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动静有常,浩然正气",道家思想中的"得意忘言,道通为一"和佛家思想中的"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对文人画审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