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6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9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10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81.
拉菲尔·以色列利(Raphael Israeli)是近年来对中国穆斯林研究关注颇多的一位以色列犹太学者。在其代表作《穆斯林在中国文化冲突研究》(Muslims in ChinaA Study in Cultural Confrontation,LondonCurzon Press,1979)中,提出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互相遭遇,其衍生的问题从涵化到对抗依次排列,可以分解为包含三个阶段的文化演变过程。本文就该书作一扼要评述,认为作者对穆斯林在中国的历史、回族文化的结构性矛盾、回民起义等问题作了新颖的、启发性的解释;同时由于作者掌握的文献资料有限,没有到中国大陆做过田野调查,其理论构想与回族的现实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82.
贾磊磊 《东岳论丛》2015,36(1):53-60
文化,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封闭式的自在实体,而是一个多重的、开放的体系。在语义逻辑上文化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它包括着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古典与流行、精英与大众这些在价值取向上相互对立的不同选项。尽管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加强国家之间的相互认知与相互理解,可是,文化交流并不能够解决发生在其他领域的问题,尤其是不能够化解国家之间在核心利益方面的尖锐冲突。文化,也不是一个自变量,它受到包括自然环境、经济体制以及社会政治的种种影响。一种文化价值观在某些地区、某些时代曾经可能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另外的地区和时代就可能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583.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由过客转变为主人,与实现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社会权益相比,更为根本的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在城乡文化冲突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对农民工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不仅是实现农民工文化融入的落脚点,而且对提升农民工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习惯,消弭与城市居民隔阂与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4.
从2010年8月起,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预计10年实现重庆1000万农民工转户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不仅是空间上的流动,更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移民”。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不同文化心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群体接触、碰撞,必然会引起自身的不适应和彼此的不认同,甚至引发外在的激烈冲突。这种文化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冲突,尽管具有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群体进步以及充当“社会安全阀”等正功能,但它破坏社会秩序、伤害群体心理等负功能,弱化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严重妨碍了城市精神的培养。对此,必须统筹规划、多方努力、协同推进,使尊重农民工、公平对待农民工、让农民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585.
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文化冲突对和谐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文化冲突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文化冲突对和谐就业结构的影响是双面性的,基于趋利避害原则,从物质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制度和体制等层面提出建构和谐就业结构的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586.
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最常面对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有效而妥善地处理和化解各种冲突,以增强组织的群体内在动力,激发组织自身活力。共生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整体论思维和整合性方法,为人们认知和解决管理中的冲突问题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方法论指导。客观认知管理活动中的冲突,要走出道德预判的类型谱系,区分利益型冲突、结构型冲突、异质性管理文化冲突和角色间的存在性冲突,针对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公私观念偏差、科层制与等级观念交错、社会异质性特征加剧等现实情境,挖掘冲突的产生根源。要破解管理冲突困境,须建构管理共生体——变革组织结构,从管控转向授权赋能;构建主体间性,从二元对立走向主体间共生;优化组织制度,从自利走向共享;缔结心理契约,从自我封闭走向包容互信。  相似文献   
587.
2021年7月22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发布训令,规定在韩国要将“??”翻译成“辛奇”,取代既有的中文译名“泡菜”一词,此举在中韩民间掀起了新一轮的有关文化归属问题的“泡菜之争”。韩国民间部分反对泡菜起源于中国的声音是没有根据的:从宏观层面来说,中韩民间“泡菜之争”是韩国在其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与我国发生的一个小的文化冲突事件;从微观层面来说,它是“泡菜”与“??”语义建构不协调导致的一个语义冲突案例。其实,既有的“韩国泡菜”“辣白菜”等词汇更适合“??”的语义,既能避免语义不协调问题,又能缓解“辛奇”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紧张感。  相似文献   
588.
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是各文明国家之间彼此理解、相互沟通的媒介。然而,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文化冲突却愈演愈烈,强势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要求全世界都接受西方文化的使命,导致其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冲突无法避免,甚至造成大量流血冲突,既不利于文化多样性保护,又将损及每个人的文化权利及相关国家的文化主权,甚至会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国际法作为调整国家间各类冲突的法律,对此类文化冲突具有当仁不让的调整义务,但相关的国际文化法律制度却面临救济困境,文化包容互鉴是走出救济困境的根本依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包容互鉴观为引领,探索构建文化包容互鉴的国际法体系,以“一带一路”中我国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时的实践经验,展望文化包容互鉴的国际交流范式的中国方案,呼吁保护文化权利、文化主权,保持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589.
大学精神,已成为近年来从大学史研究、学术史研究到现代大学研究,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多年前,就有人写过《北大,魂兮归来》,现在看来作者是为整个中国大学写的,表达的是一种悲哀和警醒。后来国内又有陈平原、夏晓虹主编的《北大旧事》,刘军宁主编的《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杨东平著的《大学精神》,陈平原《北大精神及其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