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91.
论邓小平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现象.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单指精神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就是党的十六大所讲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而科学的论述,形成了他的科学的文化观.邓小平的科学文化观,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2.
孙中山晚年思想转型出现了质的飞跃。究其原因,一是时代的推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与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苏俄的帮助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孙中山的中西文化观的变化:对近代西方文化有取、有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尊、有斥。终于促使他的思想在晚年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493.
农村的贫困、贫困文化与脱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和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是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本文从文化的核心——人的观念入手 ,分析了贫困文化的种种表现及对贫困所造成的影响。同时 ,本文还提出 ,要想使农村走出贫困的境地 ,必须大力发展农教事业 ,改造农村贫困文化。  相似文献   
494.
跨界民族由于在文化渊源上属于同一个民族,在地缘上被分割在不同国家,很容易产生诸多跨界民族问题,基于跨界民族的发展过程而提出的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传统思路,虽然能较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并尽量减少民族问题出现,但由于传统思路忽略对跨界民族的文化差异的尊重,没有重视对其进行"求同存异"文化观的培养,从而增加了国家统一与边疆稳定之间矛盾的可能性,而义务教育的充分发挥则可以有效缓解或解决这个冲突。  相似文献   
495.
和谐社会建设包括和谐文化建设,而和谐校园文化正是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是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有利于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思维,培育道德人格;有利于营造和谐环境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为此,要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的指导下,通过培育和谐校园精神,重视校园和谐人际关系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以此来促进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96.
王涛 《广西社会科学》2006,3(12):159-162
维果茨基关于活动、中介、内化的三大理论论述了人类认知和思维的社会文化根源、活动对高级心理机能形成的决定作用、心理工具和文化工具对认知的中介作用、内化和外化的循环机制以及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思想.维果茨基的文化观的实践意义和当代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学习与发展的关系、心理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语言与知识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7.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曾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有着十分深刻的思考.他曾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产生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作过深入的分析,并倡导以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他特别强调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和文化的世界互通性,主张以开放的姿态对待世界文化.他的东西方文化观对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98.
毛泽东文化观的形成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创新,是中国在20世纪两次文化转型过程中展开的,其间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又引领和推动了这两次文化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499.
典籍英译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林语堂和辜鸿铭两位学贯中西、名扬天下的大学者基于自身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传统典籍英译实践中,两位大家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所不同,林语堂倾向于使用保留文化信息的异化策略,而辜鸿铭则喜欢应用删繁就简的归化策略。二者在译作中对中西文化不同的解读思维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辜鸿铭激烈的挞西扬东观念与林语堂面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中立中庸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两者的翻译策略和文化观截然不同,但都能讲好中国故事。全球化的当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已是必然,研究林辜二氏的文化翻译策略与文化观,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00.
聂友军 《天府新论》2009,(1):148-153
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是相对的、广泛的;差异是本质的、深刻的.以博学与睿智著称的钱钟书秉承"不隔"的中外文化观;提出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恢宏的视野与纯正的比较理念基础之上的"打通";对种种偏颇保守观念反思后提出不囿于中西町畦,超越了体用之辩的文化会通路径;倡导对话,以期达致异质文化互动中的并存.钱钟书的动态、多元、开放的文化观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通和文化转型提供了颇具借鉴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