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252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97篇
社会学   7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散文,恰如文学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宝石、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真可谓五光十色千奇百巧了。无数作者匠心苦运的构思,赋予了散文这种文学样式以生命和魅力。构思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础,对于散文来说,则尤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构思的精巧、表现的艺术,才使散文从一般的实用文章中分离出来,进入了文学艺术的殿堂。所以散文的创作者,无一不在构思上苦下功夫。  相似文献   
42.
中国文学评奖一直颇多争议。较早以调侃的方式把中国评奖乱象搬上银幕的是米家山导演的《顽主》(1988年),借"三T"公司替三流作家宝康操办文学奖发奖大会道尽文坛评奖荒唐之事。  相似文献   
43.
文学的运动形态、理论形态和创作形态应似重构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三大板块”;在文学史的结构网络中文学运动形态可视为“史线”、理论形态视为“史魂”,而文学创作形态则是“史体”。  相似文献   
44.
<文赋>是陆机探讨文学理论的专著.在<文赋>中,陆机第一次提出了为文"用心"的问题."用心"问题即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谈"心"者不少,但直接阐述文学创作心理问题,并将其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对象,陆机是第一人.陆机的<文赋>具体阐述了应感问题、想象问题、语言问题和灵感问题等诸多文学创作心理问题.<文赋>直接而具体地探讨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与我国古代哲学"以心为主"的理论探讨模式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5.
必要的张力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6.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努力已一个世纪有余,然而文坛经典之作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近十年来,伴随着话语转型而来的却是“失语”的焦虑;“颠覆”“消解”之后却不见有效的重构。具体表现在:一,我们的文艺理论一直在西方的文艺理论里徜徉;二,我们的创作在一味地模仿西方的现代形式。显然,我们的现代化已走入误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照亮我们走出误区的圣火。  相似文献   
47.
论黄庭坚诗歌的用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既守儒家的道德准则,保持倔强兀傲的个性精神,又具备老庄哲学的旷达、逍遥,还接受了佛教禅宗的深刻影响。在诗歌用典的艺术层面上,他得益于杜甫诗歌的锤炼、韩愈诗歌的奇崛创意,尤其从佛家的诗多机锋中涉取养料,形成丰富的用典技巧。但是,究其本质而言,黄诗的用典代表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48.
朱熹文学思想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从理学视角对文学作了独到的探讨与阐发,形成了理学与文学圆融浑成的文学思想.其文学本体论以"文从道中流出"为核心;其文学创作论强调"高明纯一"、"平淡自摄"、"真味发溢"、"从容于法度之中";其文学批评论主张"中和"、"知人论世".朱熹的文学思想标志着儒家文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9.
简要地考察了弗洛伊德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里的传播概况和中国现代文坛上对弗洛伊德的接受状况 ,从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弗洛伊德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0.
民族和宗教问题是藏族学创作的焦点和两大主题 ,如何使藏族文学创作较为真实和客观地反映藏区社会的许多重大问题 ;如何冲破民族宗教的固有束缚 ,体现和引导当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素质及道德观念 ,从而达到净化人的灵魂 ,陶冶人的情操之目的 ,文章以科学求实的态度 ,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对藏族文学创作中的民族宗教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